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容易发生过敏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局部麻醉药物、含碘造影剂等;异种蛋白:异体血清、抗蛇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一、发病特点:
1、大都猝然发生,约半数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5分钟内发生症状。
2、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3、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二、临床症状及表现:
(一)皮肤粘膜表现: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二)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导致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三)循环衰竭表现: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四)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
(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组织缺氧导致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
(六) 其他过敏反应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三、应急措施:
(一)立即停药,协助平卧,就地抢救,报告医生。 (二)遵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或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ivgtt,应用抗组胺药物,如肌注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五)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ivgtt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遵医嘱给与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静滴
(六)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七)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能搬运就诊。
(八)安抚患者及家属,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四、过敏性休克处理流程图: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使用容易发生过敏药物 皮肤粘膜:皮肤潮红、瘙痒,广泛的呼吸道阻塞 循环衰竭 意识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立即停药平卧、吸氧监护,报告医生 3、肌注盐酸异丙嗪25-50mg1、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 2、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或苯海拉明40mg A:气道阻塞 B:呼吸抑制 C:循环衰竭 气管插管 ?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平衡溶液ivgtt扩容量 or气管切开 ?肌注:尼可刹米/洛贝林 ?如血压仍不回升,给与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静滴 ?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 ?人工呼吸等 ?医患沟通 ?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常见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发热反应
因输入致热物质而引起:输入的溶液或药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临床表现:发冷、寒战和高热。
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处理措施:
1.反应轻者,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2.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器,必要时送检;
3.高热患者,予以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与异丙嗪25mg肌注或使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处理流程图: 保暖、观察生命体 抗过敏治疗 吸氧、监护、保暖 更换输液器、液体 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备查 反应轻者 立即通知医生 反应重者 发热反应 减慢输液速度 停止输液
医患沟通、完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