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与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关于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它所呈现出的四个鲜明时代特征,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且成为导航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一、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心论”
建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从新中国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这段重要历史时期,能否迅速发展经济,扭转面临的严重经济险恶局面,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和刚刚上台执政的共产党人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考验。因此,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步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了艰巨的社会改革任务和发展任务,迅速恢复了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稳定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0年6月6日至9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就明确提出,建国头三年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即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突出了一个中心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报告精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关系,即十大关系,其中心依然是促进发展,强调的依然是发展。同时,报告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我们党加快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体现了我们党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1961年1月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目的依然是强调发展,这表明了我们党对发展的高度重视。正是因为我们党积极探索发展的路子,所以,新中国才在一穷二白和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在面临经济封锁和战争威胁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奠定了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冷静反思这段落历史,虽然有过曲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成功创举和发展成果,彻底粉碎了一些国家对新中国进行的经济封锁、战争威胁以及梦想搞垮中国社会主义的美梦。回顾这段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中国只有发展才能奠定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中国只有发展才能抵御反动势力的封锁、威胁、颠覆和扼杀,除此别无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代发展的特征,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创造的“四个第一次”上:第一次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和任务的范畴;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等。比如: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时,说到:“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是邓小平理论坚持发展“中心论”的重要论述。与此同时,他还提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些关于发展的创新思想都紧扣发展这个中心,突出发展这个中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于发展的理论取得了新的发展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 二、体现“三个代表”的“先进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世界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是:第一,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和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趋势,这两个趋势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怎样通过发展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党必须探索的新课题。第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条件
下,党和国家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怎样通过同资本主义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和斗争,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成为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选择。第三,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变化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于发展的理论做出相应的新概括和新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于发展的理论进行不断探索。江泽民同志通过系统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以及苏联东欧等国家执政党的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思考。它不仅从思想理论上回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从实践上回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关于发展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基础,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灵魂,体现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的指导思想;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宿,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从根本上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本质与实际作用相结合的角度,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和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为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赋予了党的先进性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于发展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尤其要强化发展必须大于一切、发展必须先于一切、发展必须重于一切、发展必须高于一切的发展意识。!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方法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创造性地将我们党的发展思想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方法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方法论”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就是指人民群众,这里的“本”就是指发展的根本宗旨。由此,我们认为,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合乎逻辑地承载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双重含义。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