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类文阅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德、鹊、蝉、稻”这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2.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

2.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内容。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介绍作者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三、初读感知

第 1 页 共 9 页

(1) (2)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3) 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四、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 第一句: (1)生读句子,说诗意。 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 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第二句: (1) 生读句子,说诗意。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五、总结学法。 1.总结学习方法:知作者──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 (4) (5) (7) (8) (17-29) (9-12) 2.用学过的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13) 教师巡视指导。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 (一)介绍作者 (14) 第 2 页 共 9 页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二)初读感知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 第一句: (1)生读句子,说诗意。 重点理解:①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②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 ③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④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15) (16) (17-29)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诗意: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第二句: (1) 生读句子,说诗意。 重点理解:①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②忽:突然。

第 3 页 共 9 页

③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意: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2)指导朗读(指名读,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一些。)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 2.一起读题目《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2.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 (3) 第 4 页 共 9 页

以标出来。 3.指名读词,师相机评价。 4.要想读得更有韵味,平仄读得要有区别。知道平仄怎样读吗? 导读:平就是第一、二声,读得长一点轻一点,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一点重一点,这样才有美的韵味。请孩子们再自由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5.抽生读,再指导。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诵读朗读上。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 三、抓重点词句,解词意 1.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会读词了还要懂它的意思。在这首词中有没有不(4) (5) 懂的词语?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同桌商量商量,看看能解决哪些问题,(6) 不明白的地方再提出来。 2.通过孩子们的解读,夏夜黄沙岭上的美好景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3.抽生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方法指导:所谓想象,就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诗词创作要有独创性,必须有出人意表的想象。追忆、幻想、联想、代拟是古诗词中的四种想象艺术手法,联想是其中之一。如王昌龄的《出塞》,诗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采用联想手法,从眼前的关塞联想到数百年前秦关汉月,概括了千年以来边境不宁、战氛难靖、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联想在此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借以起兴。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所以后人在边塞看到明月临关,自然会想起秦汉以来无数征人战死疆场,那秦关汉月就是历史的见证。二是借以形成历史的纵深感和画面的广阔感。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第 5 页 共 9 页

(7)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类文阅读

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德、鹊、蝉、稻”这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r7i4fozy570pk9t8239nplx1m54t00ak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