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02- 滨水空间生态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20170413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南靖县山城兰谷小镇创建规划》

滨水空间生态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

目录

一、 滨水空间生态概述 ..................................................... 1 二、 兰谷小镇滨水空间现状 ................................................. 1 1. 水域现状 ............................................................ 1 2. 气候条件 ............................................................ 1 3. 植被条件 ............................................................ 2 三、 滨水空间生态保护的技术和手法研究 ..................................... 2 1. 宏观控制阶段(规划阶段) ............................................ 2 2. 城市设计阶段 ........................................................ 2 3. 场地设计阶段 ........................................................ 3 四、 滨水绿地生态规划 ..................................................... 3 1. 滨水绿地定义与分类 .................................................. 3 2. 湿地的保育 .......................................................... 4 3. 自然植被的保护 ...................................................... 4 4. 植物类型的选择 ...................................................... 4 5. 分区规划引导 ........................................................ 5 五、 滨水区岸线工程生态设计 ............................................... 6 1. 设计原则 ............................................................ 6 2. 岸线选择 ............................................................ 7 3. 驳岸设计: .......................................................... 7 六、 滨水建设区生态规划 .................................................. 10 1. 开敞空间设计 ........................................................ 9 2. 建筑与滨水区关系 ................................................... 10 3. 视觉通廊控制 ....................................................... 12

《南靖县山城兰谷小镇创建规划》 专题四:滨水空间生态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

一、滨水空间生态概述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是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因此,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即是支撑和限制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者。城市中的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格局,都取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拥有极高的自然生态价值,同时有着促进城市发展的经济开发价值。

河流是城市中宝贵的自然景观,滨水开放空间的建设是许多拥有滨水条件的城市十分重视的行为。要创造出生气勃勃的滨水景观,不仅要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使滨河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和形象塑造,还要重视滨河区特定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的保护与利用。因此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是生态系统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主要由滨水区绿地生态、滨水岸线工程生态和滨水建设区生态构成。城市滨水空间建设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应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生态特殊性,在滨水区绿地注重滨水湿地保育,保护自然植被,优先培育当地原生植物;在滨水岸线工程中,尽量保留河道自然景观和可渗透土地,设置保护区域缓冲带;滨水区的建设,要留有足够的滨水地带宽度,强化滨水的空气环流,最小限度改变自然环境状况,继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

二、兰谷小镇滨水空间现状

1.水域现状

兰谷小镇主要有两条水系,荆江溪由北向南穿过整个城区,途中汇入由西向东的象溪支流,水系蜿蜒曲折,形态自然,结合四周山体形成显山露水、山环水润的山水格局,是南靖城区最重要的生态景观资源。

山环水抱格局

现状水系周边绿地开发主要集中在荆江溪及象溪两河交汇处,分布着三个较为成熟山环水抱格局 的公园,即月眉公园、江滨公园、南苑公园;另有建设路与北环城路段的千亩生态景观。距离城区较远的水系两侧仍处于比较原生态的状态。

千亩生态景观

荆江沿江

象溪沿岸

南靖大桥段

2.气候条件

南靖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1℃,年日照时数平年4420.9小时,闰年4432.4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16.82千卡/小时。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降雨量1580~1880毫米,无霜期321天,发展高优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是兰花、粮、蔗、水果、麻竹、食用菌、淡水养殖的主要基地县。由于境内海拔差异悬殊,多变的立体气候资源,给多样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1

《南靖县山城兰谷小镇创建规划》 专题四:滨水空间生态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

3.植被条件

兰谷小镇滨水区植被主要分为自然生长植物和人工种植植物,人工种植植物主要分布在已经建成的公园和正在建设的滨水景观公园,该类植物形态较为规整,设计有层次,适合市民进行休闲活动;自然生长植物主要为农田作物,乔木主要松树、杉树、桉树等,沿溪岸自然生长的芦苇等湿地植物是基地内主要植被类型,基地周边现状林相结构较为单一,植物种类较多但较杂乱,缺少可亲近性。

江滨公园 荆江溪两侧植物 象溪两侧植物

三、滨水空间生态保护的技术和手法研究

生态化的滨水休闲空间的设计不能只局限于局部场所的设计,而要与整个开放空间系统联系,城市空间尺度上小气候和场地自然条件是构成城市建筑外部环境系统的主要因素。

不同阶段生态规划对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化的要求

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内容 宏观 区域生态规划 生态廊道 城市生态规划 景观格局 中观 城市生态设计 自然生境保护 能源有效利用与节能 绿化布置 微观 场地生态设计 岸线设计 构造设计 生物多样性保护 1.宏观控制阶段(规划阶段)

城市滨水区因其所处城市位置、地形、地质、自然条件不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体现在土地生态分级控制上。生态规划区域用地划分为5个生态等级分区:一级区—核心保护区,二级区—保育缓冲区,三级区—生态建设缓释区,四级区—中低度开发区,五级区—中度开发区。根据不同功能和生态等级分区提出不同的建设

要点。有的滨水区侧重于改造自然,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自然生态系统为辅,有的滨水区则相反。

(1)保留滨水自然生态空间

对于一、二、三级生态分区,要遵循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在有动植物栖息的河道及河道两岸设立保护、恢复水生动植物栖息生境和维护城市景观异质性的自然发展空间,以恢复城市滨河退化的自然系统功能。

(2)设置市民滨水活动空间

对于四、五级生态分区,在保证整治中自然生态优先和滨水环境承载力允许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市民对滨水空间使用上的需求。规划时要设置相应场所和设施的市民滨水

活动空间,其设置要避开规划的滨水自然发展空间,位置要根据具体的居民分布、使用情况及交通情况等综合灵活考虑。

(3)治理城市水环境

作为城市滨水区游憩活动的主要承载体,水体水质的好坏客观上决定了滨水地游憩开发的成败,保证水体干净清澈。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4)重视水体的廊道效应

保证滨水区绿化开放的连续性,对城市物种多样性、空气的流动、风的引导、减轻城市污染等现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保护城市主河流两侧的径流、湿地、开放水面和植物群落,构成一个连接建成区与郊野的连续通畅的带状开放空间,利用它把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2.城市设计阶段

(1)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

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和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需要遵循异质性、多样性、景观连通性、整体优化等原则。

(2)滨水空间的形态设计应更多考虑气候因素

如在热带和温带城市的滨水空间开辟生态走廊引导凉爽、潮湿、新鲜的空气进入城市内陆区域。改善气候条件的生态设计方法有:保护并利用植被和水体,改善城市水网,

2

《南靖县山城兰谷小镇创建规划》 专题四:滨水空间生态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

构架完整而通畅行的河流廊道(河道与滨水区)水网,维持城市内部稳定的微观气候。其次,充分利用滨水区“河谷风”特点,发展多层次、立体的建筑景观,探索有利于引导河谷风深入城市内部的滨水区建筑形态和街道的布局形态,以改善不利的环境小气候。

3.场地设计阶段 (1)自然保护与恢复

以自然环境为“底”,人工建设为“图”。即与最大程度保留自然环境为前提。考虑城市景观格局的要求,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学等知识,合理构思,组织空间,减少对自然的侵占,提高空间利用率。自然环境是“主”,人工环境是“客”,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

(2)绿化设置

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森林中,在城市滨水区建立林带,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气候,,而且为城市提供绿色景观。城市绿地和河湖水域是人与自然保持接触的“窗口”,它把自然景色引入城市生活中。

(3)岸线设计

岸边环境是水体与陆地的过度,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滨水空间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方面。在生态的动态系统中有多种功能:

a. 通道与廊道的作用:护岸是水陆生态系统或水陆景观单元内部及相互之间生态流流动的渠道。

b. 过滤与障碍作用:在水陆景观单元之间生态流的流动中,护岸犹如细胞膜,起着过滤作用。护岸的障碍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树冠降低空气中的悬浮土壤颗粒和有害物质,地被植物吸收和阻拦地表径流及其中的杂质,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并沉积来自高地的侵蚀物。

c. 生境作用:护岸有自己特有的生物与环境特征,是水生、陆生、水陆共生等各种生态位物种的栖息地。洪水和干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替出现,沿水岸带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小环境,为大量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场所。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场地开发的绿地生态品质,尤其重视生物基因交流路径的绿地生态网络系统。鼓励以生态化的池塘、水池、河岸来创造高密度的水域生态,以多孔隙环

境以及不受人为干扰的多层次生态绿化来创造多样化的小生物栖息环境,同时以原生植物、诱鸟诱蝶植物、植物物种多样化、表土保护来创造丰富的生物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物的多样性。

四、滨水绿地生态规划

1.滨水绿地的定义与分类 (1)滨水绿地的定义

城市滨水绿地既属于城市公共绿地的范畴并具备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属于滨水区,它是组成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部分,也是城镇范围内河、湖、海等水域与陆地相连的带状绿地空间。

(2)滨水绿地的分类

按绿地形态分为点状绿地、线状绿地和面状绿地。

A.点状绿地 B.线状绿地 C.面状绿地(手绘)

a. 点状绿地

通常采用见缝插针的方法局部设置而成,从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绿地整体,此类绿地一般应用于小型城市滨水绿地作为景观节点。

b. 线状绿地

通常这类滨水绿地沿水岸线建设成宽十几米到几十米的带状,最终成为连续的带状滨水绿地。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和内聚性,存在封闭和狭长的特点。狭小的河道上多构建线状绿地,侧界面由封闭且连续的绿化带构成,千变万化的两岸绿地,小桥、阶地、平台和步道的因地制宜,整体让人感觉流畅、亲切和稳定。

3

02- 滨水空间生态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20170413 - 图文

《南靖县山城兰谷小镇创建规划》滨水空间生态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目录一、滨水空间生态概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ns31f7rf9nplx1m54t1j03v4ivcy00as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