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是广东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七课“多彩的乡音”中的一首演唱曲目。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歌曲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骑马挎枪护山林的威武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
《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原以打猎为生,性格剽悍,能歌善舞。 “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表现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并且已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力度记号,但是感受力度变化和处理歌曲力度的能力还很弱。因此,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力度变化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想象、表演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素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唱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习音乐知识:力度的变化,能听辨出音乐中出现的f、p等力度变化,感受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
(3)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能把对力度的正确感受运用于歌唱,能较自然轻松地、有表情地演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体验法让学生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特点。 (2)通过模唱法增强学生对鄂伦春族音乐的了解。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3)结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音乐知识力度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力度在整体音乐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有感受力度变化和处理歌曲力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探访一个古老的民族。大家想去吗?好,那我们就上火车吧
二、发声、节奏练习
1、节奏练习:(模仿火车的节奏)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咔嚓……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咔嚓……
2、发声练习:按照上面的节奏跟老师边做律动边用“嘟”声 作三、新课
2
发声练习。
1、简介鄂伦春族: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当我们车队走进大山的时候,我们远远的就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播放视频)。简介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性格剽悍,能歌善舞。“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或“有驯鹿的人”。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长期以狩猎生活为主。几乎所有的男子都是优秀的骑手和百发百中的射手,他们对各种野兽的习性和生话规律了如指掌,有丰富的狩猎经验。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还响应国家保护生态平衡的号召,担负起了保卫森林的重任。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听歌曲旋律,做骑马动作律动,做出强弱对比。)
师:让我们骑上骏马看看鄂伦春族的篝火晚会吧。 3、引出课题
热情的鄂伦春人看到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到访,要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了。但是他们又设了游戏关卡,提出要我们过了关,才可以跟他们一起玩。你们有信心吗?这个游戏就是学好他们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板书课题)(把学生按男女分成两组)
4、第一关,听歌词
听范唱,这首歌唱了什么?(学生说出歌词,师张贴歌词) 5、第二关,学习力度记号“f”、和“p”,根据力度变化读歌词 ⑴带节奏跟读歌词。(让我们把歌词连起来读一下)
⑵师带力度变化记号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学生听并观察变化。引出力度记号“f”、和“p”(板书)
⑶练习拍击、朗读。(分组过关) 6、第三关,按力度变化唱歌曲。
3
⑴教师打手号唱旋律,学生跟唱。 ⑵跟琴学唱歌词。
⑶再听歌曲, 分析歌曲情绪,“f”(自豪、高兴)“p”(机智、勇敢)
⑷按力度变化唱。(师生对唱,分组对唱,全班齐唱) 7、第四关,解决前奏与结尾的“渐强”与“渐弱”记号。 师:大家刚才有没有留意歌曲的前奏部分和和尾声部分有什么特点?⑴播放前奏和尾声,板书:渐强、渐弱
⑵拍击练习 8、完整唱一次。 四、拓展
1、为歌曲配上律动。 2、加入打击乐器演绎歌曲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使我们了解到鄂伦春族是一个勇敢的、不怕困难的民族,相信同学们今后也会做一个勇敢的不怕、困难的好孩子。最后让我们用唱、跳、等形式共同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来结束本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