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纲原文 ]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4. 防灾与减灾。
高考题组一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1.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 4月 20日, 这里发生了 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 4月 21日夜至 24日, 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 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 图示区域 (地处断裂带 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 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 由文字材料可知, 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多地震, 导致岩石破碎、 岩体松动, 这是发生滑坡、 泥石流灾害的内因; 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 山高坡陡, 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
2.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 图示意该区域 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 6月、 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 (夏季多,冬季少 5~8月相对集中,其中 6月份发生 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 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解析 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 由图可知,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 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 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 5~8月次数较多, 6月次数最 多, 11月~次年 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发生的多少和降水量密切 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 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 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 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 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 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 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高考题组二 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3. (·福建文综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可能发生在 6月~9月 (夏秋季节 。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 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 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解析 (1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 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段是 6月~9月,正值雨 季。 (2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预警;工程措 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统, 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 物等。
2010年 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 “ 鲇鱼 ” 的袭击。图甲为 “ 10月 22日 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 ,图乙是 “ 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 ” 。 读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5题。
4. 10月 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 “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 显的省份是 (
A .广东 B .福建 C .海南 D .山东
5. 22日 16时, “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 A .东面 B .南面 C .西面 D .北面 答案 4.B 5.A
解析 第 4题,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部分组成,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 因此风暴潮的大小取决于风力的大小。 从图上看, 福建正是台风登陆的地方, 并且正是迎风 的海岸,风力大,风暴潮明显。第 5题,读图可知,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而台风的西部吹 西北风,因此 “ 鲇鱼 ” 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东面。
高考题组三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