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江新兴 王欣欣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09期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曾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一个‘全球性大学’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更多地吸纳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教学和科研中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内容;与国外大学建立联系,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网络教学,通过先进的通信科技将世界更多的听众带入课堂”。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为发展思路,就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上实现深层次发展。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难点

1 国际交流的受益面不够

海外学习经历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各高校都在通过不同的渠道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友好交流院校的数量,开发境外学习项目,拓展了如

“2+2”“3+1”“7+1”等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更多的在校生出国学习的机会。但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校设立国际交流项目和受益学生的数目差别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每年本科生出国交流人数的比例能达到20%~30%,与西欧发达国家高校的本科生出国比例相似,而大多数中国高校本科生出国比例仅为5%~10%不等。所以,能通过海外交流和考察的形式扩展国际视野的学生还是极少数的,要达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普遍性还需要若干年不懈的努力。 2 师资国际化水平偏低

高校要培养和造就国际化人才,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国际化程度整体偏低,这也是在国际化道路上困扰我国高校的重要问题。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具有很高水平,如美国哈佛大学拥有世界前20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达74.2%,拥有世界前200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4.2%。相比之下,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师中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仅为1/3和1/5左右,拥有世界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则更低,其他国内高校的师资水平就更不具有可比性。 3 学生交换项目难以持续发展

学生交换项目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方式,我国高校也在不断拓展海外友好关系,与国外院校签订学生互换协议,开展学生交换项目。但是,我国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学生交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项目能持续发展的不多。往往是我国高校派出的学生多于对方派来的学生人数,而学生对交换项目的满意程度也是我方大于对方。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无法满足海外学生的需求,包括专业系统的英文授课和学科水平等,与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新加坡,乃至中国的香港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还不能成为吸引发达国家学生前来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4 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尚未形成

一所开放的国际化校园应吸纳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同堂授课,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学习,产生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但目前一方面我国高校学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还较小,另一方面留学生大多与国内学生分堂授课、生活,还远没有做到不同国家学生日常化的相互交流。以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北京大学为例,留学生所占比例也只是10%,入系生的比例就更小,而世界上国际化水平高的大学中留学生比例一股都占30%以上,这也是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国际化办学的资源还很有限,只有少数精英学生有机会享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常规化模式还没有形成。国际化办学是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最终将使国际化教学资源惠泽于全部学生,才是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办学。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继续积累和挖掘教育资源,还要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国际化的教学要素融入教学环节中,全方面地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下受益,成长为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确立国际化人才的标准。立足我国高校实际,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母语运用水平,掌握较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和他国文化,能够成功开展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合作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一内涵出发,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各要素,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建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办学,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 1 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

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是要打造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被国际执业机构认可的专业品牌,以满足国家和地区、行业和产业等国际人才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特点,调整专业定位,改造、更新传统专业,剔除陈旧、过时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程内容和专业结构,设置特色明显、社会急需、交叉综合的专业,形成体现学校专业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同时,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强同社会和国际人才市场的联系,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国际认可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实现专业建设的国际化。

2 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不断进行革新,改革课程结构,开发国际化教育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国际关系”“世界文明”“国际经济”“外国文学与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国际性内容的公共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开展双语教学,鼓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语言过程与思维过程逐步融合起来,从而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在教学层面与教育发达国家接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分享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师生可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各国学术资料,拓宽知识面;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学生可以接受网络课程教学,从而达到与出国留学相似的效果。学校要积极动员和激励教师适当选用国外同领域的优秀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及图书资料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国际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国际化的要求。 3 搭建国际化社会实践平台

对国际化人才来说,对中外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对国际知识的基本掌握是必须的,为此应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和意识。学校应举办多种国际文化节和外语竞赛,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练语言、习交流、长见识的平台;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外语学科竞赛,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加高规格的国际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公益性志愿活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以扎实的外语功底、广博的国际知识、出色的交流才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4 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来华留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的高低。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是落实学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应适应国际汉语教育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同时,学校应加强来华留学生的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大力推进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双语教学工作,引进国际化课程和教材,开设英语教授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课程,解决专业课留学生的语言障碍问题,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此外,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可以适当增加来华留学生的奖学金比例。这样不但对留学生有较大吸引力,也能提高他们在华的学习热情。 5 加强国际联合办学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江新兴王欣欣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09期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CharlesLevin)曾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一个‘全球性大学’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更多地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74q4wlxp2wkqq4mj6h371qz5d0jm00kl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