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题西林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可编辑

五下八单元

《古诗二首》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媒体资源:

教学时,通过对课件的使用,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五、流程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学习古诗,了解诗意 (三)生活拓展,领悟哲理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知道你们经过几年的学习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想一想有哪些古诗是描写山的。这位同学请你来回答。

师:你们记得可真不少。那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出示课件:诗文)请大家放声朗读,要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学生自由读)

师:刚才,大家读得多专注啊,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二、学习古诗,了解诗意。 (一)简介西林寺及作者。

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从前学习古诗都有哪些步骤。请你来说。 2、好,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学习这首诗。请大家一起读课题。(生齐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

3、你们说得非常好。大家看,这就是西林寺。(课件出示西林寺图片及配音简介)

4、那么“题西林壁”又怎么解释呢?

5、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课前预习你们对苏轼有哪些了解?请你来说一说。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6、大家了解的可真不少,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时途经九江,与友人游庐山时,瑰丽山水使他诗兴大发, 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课件):“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写下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其中之一。

(二)解析古诗。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再次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课件诗文) 1、整体感知,走进作者。

(1)读了这首诗,你们对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2)你们有过登山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3)你们的感受如此真切,那再读一读苏轼的诗,看看他登山时有何感受。

2、学习前两句诗文。

(1)(课件显示)“横看成岭侧成峰” (2)诗中的 “横”、“侧”分别是什么意思。

(3)苏轼从不同的方向看庐山,看到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4)是呀,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不同的面貌,正所谓“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紧跟作者的脚步,想像着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吟诵诗句。(生读)

(5)指导朗读:孩子,想一想山势是连绵起伏、高低不同的。你怎样才能读出它的变化呢?再来读一读。(生再读)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15vy98f6x57eja0pqkz5136q5t3m0006r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