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视角公开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文学类文本复习(拓展2)
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课时2)
教学目标:
1. 通过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总述: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有散文化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的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更突出的是对叙事技巧,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的赏析。
本讲重点针对小说叙事技巧方面的赏析。
叙事(记叙)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主要包括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技巧以及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叙述人称(视角)等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叙述人称(视角)
一、 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1、概念解释: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阅读同一个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1)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你书生,便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几包治咳嗽的药,老泪纵横。 (2)
小和尚版: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师傅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
我每次从功德箱里拿出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傅知道。终于存够了钱,给师傅买了药师傅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享我的快乐,却发现师傅正在和书生商量,想让书生带我下山,启程前我连夜下山给师傅买了药,放在禅房里,并随书生下了山。我不想下山历练,我也不想去找我的父母,是不是师傅不喜欢我了,要让我走,那我听话一点,是不是师傅就会让我回来呢?我不想要父母,我只想陪伴他。
(3)
师傅版:看到门口襁褓中的婴儿,我是有过一瞬间的迟疑的,再看到襁褓上放着的字条,我放弃迟疑,将孩子抱回禅房,纸条上写着:家乡遇难,无力抚养,希望孩子能有个安稳的归宿。我迟疑的原因,是考虑到自身身体不好,害怕不能照顾好孩子,转念一想,我佛慈悲。虽将孩子留了下来,但去留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再者,能寻到父母总是好些。所以我每天从功德箱拿出一枚铜钱,准备给弥生做盘缠。每遇到山下来的人,我也会和他们谈论一番,找找线索,终于一个寄宿书生愿意带弥生下山,弥生也答应了,心里的石头仿佛落了地,回到禅房,看见桌上放着的药包和弥生留下的字条,一瞬间竟泪流满面。孩子,师傅何尝不希望你一直陪伴着师傅呢?
(4)
书生版:落第后,我如丧家之犬,匆匆逃离京城,盘缠将尽而又无颜回乡,寺庙的方丈收留了我。寺庙里就只有老方丈和弥生,香客也来的少,倒也清静,弥生像一只小鸟一样活了整座山林,让我烦闷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慢慢地从失落中走了回来,准备下次还要去试一试。一天,老方丈来到我的房里,说让我帮一个忙,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恐怕照顾不了弥生多久了,下山的时候把弥生带走,去找他的父母,。我答应了他,方丈给了我一包盘缠之后,咳嗽着走了。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出发了,弥生脸色不好,心情低落,我猜他昨晚肯定没有睡好,想起昨天老方丈的嘱托,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归纳总结: 类别 优点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拓展:鉴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2)“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3、获奖微型小说,体会第二人称和视角:
拷问(作者:冷清秋)
这照片是被你随手抓拍到的。
先前你都没有意识到会是这样。那只是多年来身为记者的一种本能。收集能触动人心的美好,就“咔嗒”一下快门声,如呼吸一般自如无觉。
所以,当晚惨剧发生时,编导立刻敏锐地觉察到这张照片背后,不可多得的新闻价值。凌晨时分的电话,急匆匆地响在你的枕边。那时,你才刚躺下不久,此前连续通宵赶稿,眼珠子熬得通红。
这张照片后来还得了行业内的年度奖项,但是你心里却一直不好受。虽然你明白迟早会有这一天。但,当真正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时,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还是铺天盖地涌来将你淹没。你总觉得是那个孩子的笑容和死成就了现在的你。以及这些荣誉和奖项。
坐在办公室喝茶的你,记忆总被一只无形的手拽到那个上午的那个时刻,那个回首而望的孩子,冲着镜头绽放的一脸纯真无邪的笑。这些无法改变的背景,就压在你办公桌的玻璃下,时时刻刻和你对峙,拷问。你总在想身为一个人,和做为一个记者的良知。
你怎么都无法原谅自己,当时为什么只是下意识地按了快门,而没做任何的其它。
归纳总结: 类别 第二人称 优点 拓展:叙述视角的转换(以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为例,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一部小说中,不将一种视角人称一贯到底,而是不断变换,以求得变化的效果。 1. 黛玉的视角看贾府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2. 黛玉的视角看宝玉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èi)懒人物,懵
懂顽童”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
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
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3. 别人视角看黛玉
众人的视角: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王熙凤的视角: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既表现出王熙凤阿谀奉承的性格,又从侧面展现出黛玉之美)
宝玉的视角: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众人眼中的不足之症,在宝玉心中是天仙、女神)
第二部分链接高考
4、设问方式: 单考题:例如: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综合题:(和课时1内容结合考)
设题方式: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例如:
1、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 3、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答题方法:
一抓叙述人称(视角)——首先看作者是用第几人称来叙述的,再根据人称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二抓叙述方式——阅读作品,分析其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然后分析具体的表达效果。
三抓情节安排技巧——了解情节安排技巧类型(铺垫、悬念、伏笔、线索等),结合文本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