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透视学考试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 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合表现长廊 隧道 公路 铁路

意大利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 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 起到截止视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 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 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 高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 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 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 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 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 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立方体。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的独特视角,往往是站在空中或者高处向下俯视,或者是站在低处向上仰视。向下俯视时,画面形成纵深线条压缩,纵深感更强的效果,适合表现空间深度大的对象。向上仰视时,画面形成上升感,适合表现高大的物体,较易塑造出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画面效果。

理解:

1、表现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不同形状的图形前后重叠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同形状的图形用明暗和阴影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同形状的图形用色彩关系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在成角俯视立方体中其三组轮廓线消失点是左余点、右余点以及地点。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

4、在不知灭线何在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方法按照物面的灭点确定灭线的位置: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变线,则两组变线边灭点的连接线就是其灭线。

5、中国传统绘画的远近处理的主要手法是:多视点、高视高、远视距。 8、远、近视距水平物面宽窄:近视距物面宽,远视距物面窄。 9、在方体的成角透视图中三边线的透视方向分别是垂直方向,向左余点方向,向右余点方向。

10、在成角俯视立方体中其三组轮廓线消失点分别为左右余点和地点。 3、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空间平面化、程式化、装饰化。 5、达?芬奇所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主要运用了平行透视原理。 6、圆面透视的状态主要有:正圆形,直线,规则椭圆形。

7、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度圆锥形空间。 8、平行透视的形成条件:立方体的三组边中,有两组与画面平行, 9、在方体的成角透视图中,其三边线的透视方向为:垂直方向、向左余点方向、向右余点方向。

10、线透视主要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及在平面上表现立体造型的规律。

11. 古埃及壁画中,尚未出现用明暗及色彩表现空间的形式. 12. 在不知灭线何在的情况下,可按照以下方法确定灭线的位置: A 矩形物面的一组边为原线,另一组边为变线,则过变线的灭点作原线的平行线即可.

B 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变线,则两组变线边灭点的连接线就是其灭线. C 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原线,则地平线就是该物面的灭线. 掌握: 1、以立方体为例,平行俯视时三组主向轮廓线有 2 个灭点,成角仰视时三组主向轮廓线则有 3 个灭点。

3、视高就是在平视时,作画者的眼睛到基面的高度。 4、立方体平行仰视时三组轮廓线有两个消失点,分别是心点垂直线上的 天点 和地平线上的平视心点。

5、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绘画才采用线透视与明暗的方法表现画面的 空间感。

6、圆形的三种透视状态分别为 正圆形 、 规则椭圆形 和直线。 7、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称为 焦点 透视,也称为静透视或定点透视;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面过长的立轴和长

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中,称为 散点 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8、倾斜俯视和倾斜仰视的方形物体,有四种陈放状态:平行俯视 平行仰视、成角俯视和成角仰视。

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线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三种,其中色彩因大气的阻隔产生的变化称为空气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隐没透视;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起来愈远愈拢直至汇合于一点称为 线 透视。

10、方块斜面的斜边与基面的夹角越大时,它的灭点距离斜边底迹线的灭点越远。

11、与画面平行的直线为原线,按它们对视平面垂直、水平、倾斜的不同关系,分为 平行 、 垂直 和 倾斜 三种。 12、目点引向景物任何一点的直线为视线,其中引向正前方的视线称为 中视线 ,它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称为 心点。

13、视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称为 视平线 ,也是中视线交画面于心点,过心点所引的横线。

16. 透视原理在传统中国画中已经得到运用。运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 17、视平线以下的等高的景物在画面上愈近愈低,愈远愈高。 18、地平线居于画幅的上部,则该画为俯视构图。

19、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称为 焦点 透视, 也称为静透视或定点透视;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面过长的立轴 和长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

中,称为 散点 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20、成角透视中上斜斜面的灭线是连接该平面斜边的灭点——天点,和该斜面平边的灭点——余点或距点的直线。

21、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的视平线上,它是与画面成 45度角变线的灭点。

22、圆的透视为椭圆形,同时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23、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远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在灭线上,如

地平面消失在地平线上,与地面平行的各种角度的变线,其灭点 在地平线上。

24、等大的相互平行的斜面,它们的透视宽窄取决于它们离开视平线 的远近。

25、中国传统绘画与西画的处理有很大差异,表现在中国绘画中常采用 高远 、 平远 和 深远 进行构图.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考试重点透视学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荷兰霍贝玛的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45c8hbb503ypi6bk157e16g2f50200ot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