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张世成

【设计思路】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此文,字面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能说出“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等词的意思,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欣赏描写月色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竞赛法,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优美语言,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

1

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的吟月诗句。(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预设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同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澄澈透明,如诗似画。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录音范读,学生听读课文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2、教师课件提示以下示例 (1)、字音

藻zǎo 荇xìng 柏bǎi (2)、正确划分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生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分组竞赛。(学生翻译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一)、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含义(课件出示抢答题)

(1)月色入户:(门) (2)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3)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睡) (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课件出示抢答题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是缺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三)、在抢答的基础上由学生口头翻译课文(略)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明确翻译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

的门户,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与文本对话 1、梳理作者写作思路

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张世成【设计思路】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此文,字面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3jo0fgaq6ksx797jw59jajr88l5800wv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