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及除藻技术 10、“节水-控源-净淀-调控”一体化技术
一、基本原理
针对白洋淀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集成和整合白洋淀污染源控制、富营养化与沼泽化治理、长效生态节水及流域综合管理技术,在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环境容量、蒸散发耗水等关键问题的前提下对不同技术手段进行整体协调,建立了白洋淀草型湖泊富营养化及沼泽化防治“节水-控源-净淀-调控”一体化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综合调控系统平台,通过集成示范,为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艺流程
(1)基于层次分析及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建立经验知识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技术综合评价方法。按照节水、控源、净淀、调控四方面进行技术分类;采用专家调查法、模糊数学、多属性评价等方法从技术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各项技术进行综合评估。
(2)提炼、整合与集成适用于白洋淀草型湖泊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防治的关键技术;构建基于效益费用分析的污染源-淀区控制点位水质响应模型及基于水量-水质目标的污染负荷削减模型;提出不同水质及水量情形下的污染负荷削减方案,建立节水-控源-净淀-调
控的一体化技术集成方案。
(3)集成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实现对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洪涝风险进行预警。整合上述各部分并建立数据中心、GIS平台、应用平台,并在计算机实现系统集成。
三、示范应用
(1)节水-控源-净淀-调控一体化技术集成模式及方案 以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与沼泽化防治项目为依托,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系统调研深入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经验知识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基于层次分析及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综合评价方法,提炼、整合与集成出一批适用于白洋淀草型湖泊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防治的关键技术;通过效益费用分析,构建污染源-淀区控制点位水质响应模型及基于水量-水质目标的污染负荷削减模型,提出了不同水质及水量情形下的污染负荷削减方案,并建立了节水-控源-净淀-调控的一体化技术集成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白洋淀草型湖泊富营养化及沼泽化控制技术的体系。
(2)基于GIS的多功能白洋淀水生态综合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在充分挖掘白洋淀污染源控制、富营养化与沼泽化治理、长效生态节水及流域综合管理协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集成水环境健康诊断、水生态安全预警与应急、水量调控、污染物控制、淀区净化、综合调控、知识库子系统于一体的白洋淀水生态综合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11、大型水生植物适度调控藻类富营养化技术
一、基本原理
芦苇、香蒲及荷花根系能强烈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元素,三种水生植物协调作用,加速水体中的氮循环是湖泊中的氮、磷元素有效降低,从导致富营养化的源头进行治理,可有效减缓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三种水草皆为白洋淀区的土著物种,有效降低治理湖泊的经济成本,就地取材,简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技术的实施不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生态功能,对长期维护草型湖泊生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艺流程
开展湖区实地调研,在水生植物过度生长的富营养化重度水域应用该技术。考察该区域的水体污染程度、水生植物种类及盖度,同时结合历年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和植物种类差异,选择水生植物的最佳配比以种植的最佳位置。
水生植物:若该地区没有上述水生植物,则需移植栽种,一般情况下,三种水生植物均为湖泊固有土著植物,将三种植物按着不同盖度配比即可。
(1)三种水生植物梯度配置方法:
芦苇:为陆地两生,适宜浅水区的挺水植物,适宜种植于岸堤边。 香蒲:为挺水植物,吃水深度较芦苇深,可以在其下方种植。 荷花:浮叶植物,适应生存环境能力强,可顺次在香蒲下方种植。 (2)三种水生植物配比盖度:
三种水生植物按着不同梯度进行配比,其每种植物的盖度值不同,净化效果不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治理白洋淀湖泊富营养化,该配比效果显著。
针对草型湖泊,其芦苇、香蒲、荷花的盖度最佳配比分别为20%,40%,40%。
在湖泊中种植水生植物,加速湖泊自净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浓度,遏制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示范应用
在白洋淀的杜家淀淀区进行10公顷的应用,依据自然地形,移栽土著水生植物。外侧有航道,围格1-6中间相连接,基本彼此不透水,单个围格通过帆布升降和围网实现与周边水体交换。种植格局从台田到湖心的“挺水-沉水-浮水”格局。示范区从北到南依次为区1、区2、区3。辐射示范区已经有部分植物,对植物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并补种相关植物种类。根据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份工程区内外水质监测,主要水质基本维持在地表水III类水质,稳定运行期间维持草型稳态。与区外水质相比,TN、TP、COD等下降20%以上,透明度提高20厘米以上。
12、高效水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一、基本原理
该技术以“碳素纤维生物膜系统—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系统—生态浮岛与高效土著微生物联用技术”为主,以水生动植物为辅,外加藻
类水华预警及防控体系监控技术的综合治理措施。这套系统中的各项技术可根据受污染水体的程度不同而进行调整,促进自然水体恢复自我修复功能,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工艺流程
三、推广应用
南海子郊野公园一期景观水处理项目,于南海子公园建成了450亩面积的湖体水质保持示范区,湖区水域治理面积约300000平方米,公园补水水源为上游5千米处的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湖区入水口的再生水量为1.0万立方米/天。该项目2011年8月7日开工建设,于2013年6月19日完成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