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执教:驯龙小学 邓小艳
教学目标:
1、 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2、 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及食物网; 3、 知道食物链上的每一生物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 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并能画出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学会寻找食物关系,并能画出某一区域里比较复杂的食物网。
教学准备:书上的4幅放大图和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谈话:蓝色的地球是我们生物共同的家园。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成为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成为敌对关系的“竞争者”。那么,到底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
2、 举例: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突然,郊外的草地上洒落了一串红红的浆果。这时遇到四处觅食的田鼠。恰巧,
1
天空又飞来一只饥饿难忍的猫头鹰……
3、 提问: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能用“谁被谁吃”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像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能不能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呢?
4、 讲述:师强调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箭头(出示“→”)。(板书:浆果→田鼠→猫头鹰)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4页对照一下上图就知道了。
5、 竞赛:自然界类似于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不甚枚举。请2位同学上前,要求在○里画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得又对又快者获胜(①狼○兔○狐 ②草○兔○麦)。
6、 揭题: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有趣的食物链。
二、探究活动。
(一)理解食物链的构成。
1、积累。 (1)生活中人们积累了不少“吃与被吃”关系的词语。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 (2)谁能说一说这个成语的含义?这里面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反映了怎样的食物联系? (3)谁能用箭头画一画3者之间的食物联系?(蝉→螳螂→黄雀) (4)这是一条不完整的食物链。想一想,蝉吃什么?(树叶上的汁) (5)完善此条食物链:树叶→蝉
2
→螳螂→黄雀 (6)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成语、谚语或歇后语吗?(课件出示)
2、游戏。 (1)为了奖(鼓)励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怎么样?现在,老师把手中的卡片发给同学们,请拿到卡片的同学迅速到前面来,并按“吃与被吃”的关系排成一列横队: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 (2)教师检查(→)后,追问:这些生物能不能反过来排列呢? (3)请同学们自行调整,提醒同学们如果画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方向应该怎样画?(“←”)
3、讨论。 观察上述几条食物链并阅读第45页上的文字,4人一组,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源头是什么,终点是什么?(绿色植物/凶猛动物) (2)生物学家分别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哪些美丽的名字? (3)谁能介绍一下分解者及其作用?结合第45上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分解者? (4)生产者、消费者又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5)辨析:观察第45下图,说一说,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6)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4、小结。 食物链上的每一种生物在大自然界中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大自然中的能量和养料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作用下循环和转换的。
(二)建立食物网概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