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教师口语(I II)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1课程总学时:14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师范类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小学教育
专业(理科方向)、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设定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法实践而制定,旨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以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学生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乃至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有自信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本课程是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文、理科学生必修的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师范生综合素养要求高,教育技能要求多,开设课程复杂,在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本课程的开发思路是“内容选择既关照了职业需求,也关照了生活需要,可以较大程度上对学生语言生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表达技巧,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锻练。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侧重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的发音原理,熟悉语音基本概念,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与语音的训练步骤,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了解朗读训练与教师口语的关系,了解正确的朗读方式。 3.掌握多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要求,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4.了解态势语在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
5.了解教师职业口语的概念、特征、形式和要求,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
(二)能力目标
1.熟悉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环境,能熟练使用教育、教学语言。
2.能掌握普通话语音特点,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顺利通过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 3.能流利使用口语进行表达,掌握朗读、演讲、交谈、辩论的基本技巧。 4.熟知教育口语的基本特点,能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使用教育语言。 5.能掌握教学语言的特点,在课堂模拟教学中正确使用各类教学语言。
6.能参加、组织校内外各种语言类活动,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培养学生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4.培养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和健康的身心。 5.培养学生理解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普通话,旨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二是一般交际口语(基础口语),旨在培养学生朗诵、演讲、辩论、日常交流的能力;三是教师职业口语即教育教学口语,旨在提高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需的职业口语能力。普通话语音是口语表达基础,一般口语交际是社会人际交往中基本的口头语言活动,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用语,是师范院校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一般口语训练的提高和扩展。与本课程关系紧密的学科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二)教学设计与章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