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学案(含解析) 北师大版 (2)(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取食行为保证动物的生存 (1)取食行为的概念

与动物获取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行为,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食等行为。 ①寻找

不同的动物食性不同,常采用不同的取食方法。食物一般分布不均匀,因此无论什么食性的动物取食过程中都有一个寻找的阶段。

②获取

方式各不相同,这决定于动物的生理特点。如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集中在口沟的位置;水螅依靠触手捕食小型生物;响尾蛇有灵敏的红外感受器,能感知温血动物的来临等。

典型的获取方法是捕获食物,常发生于猎物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特别是当猎物能移动或猎食者因不能隐蔽而无法采取等待策略时,猎食者只能主动出击。

③加工

如果获取的食物特殊,动物对食物还可以加工处理。如海边的乌鸦可以把一些贝类用喙衔起飞到一定高度将贝类摔碎,再享受美味。

④摄入

最狼吞虎咽的应该是爬行动物,如蛇。无毒蛇一般是靠其上下颌着生的尖锐牙齿来咬住猎物,然后很快用身体把活的猎物缠住或压得比较细长再吞食。毒蛇还可靠它们的毒牙来注射烈性毒液,使猎物被咬后立即中毒而死。蛇在吞食时先将口张大,把动物的头部衔进口里,凭借下颌骨做左右交互运动慢慢地吞下去。由于下颌骨的不断交互向后转动,即使很大的食物,也能吞进去。

⑤贮食

食物丰富时,有些动物会贮存一些食物等饥饿时再取来食用。如生活在北美及地中海一带的一种蚂蚁,由于栖息地较干燥,食物来源很少,它们就在雨季中采集成熟的植物种子储备起来。松鼠、仓鼠、美洲狮等也有贮食行为。

(2)取食行为的意义

动物的这种行为影响动物的生活分布。动物在寻找合适的生活环境时,不但要考虑环境是否适于栖息和繁殖,也要考虑是否有充足的食物供应。取食行为不仅要满足取食者对营养的需求,往往还要满足其他同种个体包括配偶或后代的需求。

【例1】 下列各项中,属于取食行为的是( ) A.一只母猪哺育着8只小猪 B.狮子追捕羚羊

C.黄鼠狼遇险释放臭气 D.秋后大雁南飞 解析: A × 一只母猪哺育着8只小猪,是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B √ 狮子追捕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取食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黄鼠狼遇险释放臭C × 气,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 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D × 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秋后大雁南飞属于季节节律的迁徙行为 答案:B 2.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1)攻击行为的概念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所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在动物界中,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的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巢区是指动物在正常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地方,如觅食、活动、休息、筑巢、育幼等活动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范围较大。如两只雄性盘羊为争夺一只雌性盘羊、两只狗为抢骨头而发生争斗等都属于攻击行为。

(2)攻击行为的特点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只要一方

1

表示臣服,胜利的一方立即停止进攻。

【例2】 下列各项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两只大山雀为争夺巢穴而发生的争斗 B.墨鱼受到威胁时向敌害发射“烟幕弹” C.几只狼共同围捕追杀一只角马 D.一群工蜂共同驱赶偷食蜂蜜者 解析: 两只大山雀为争夺巢穴而发生的争斗,是发生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为争夺巢区A √ 的争斗,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墨鱼受到威胁时向敌害发射“烟幕弹”,是墨鱼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B × 墨鱼的防御行为 C × 几只狼共同围捕追杀一只角马,是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动物的取食行为 一群工蜂共同驱赶偷食蜂蜜者,是蜜蜂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动物的防D × 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答案:A 3.防御行为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1)防御行为的概念

动物保护自己,防避敌害或对同类群的个体发出警戒而产生的行为。除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外,动物依靠分泌物招引同种其他个体前来一起栖息、共同取食、攻击外来侵犯,形成种群聚集,这也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①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就是保护色。如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的环境相接近。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有利于避敌和捕食。

②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就是警戒色。如箭毒蛙的体色。

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③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如竹节虫的形状似竹枝,猪笼草形似鲜花等。

(2)防御行为的特点

用于对付外来侵略而发出的警戒行为。 (3)防御行为的分类

①可减少和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不论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的防御行为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②在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以增加逃脱机会的防御行为。如回避、逃跑、威吓、假死、转移攻击的部位等。

【例3】 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

2

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解析: A ×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B × 或争斗。防御行为是指为了保护自己,防御其他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假死、释放臭C √ 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可见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行为的双方是D × 否同种 答案:C 4.领域行为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1)领域行为的概念

动物用姿态、气味、鸣叫或武力等来保卫、占有自己领域的一种行为。如狗撒尿做标记、狐狸身上难闻的气味等。

动物领域的大小各不相同,也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领域的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 (2)领域行为的意义

有利于减少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保证占有者有足够的食物;繁殖季节避免其他同种个体干扰,有利于求偶、交配、育雏等;在领域内有利于回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物。

辨误区:动物占据领域的目的不同 有些动物建立临时繁殖领域,雄性动物拼命防御交配场地,以免同类雄性的干扰。老虎平时雌雄各霸一方,只是繁殖季节才住在一起。有的动物是为食物而建立取食领域。少数种类的动物终生生活在其领域内。

【例4】 下列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一群狼围捕一只羊

B.老虎在领地周围撒尿留下气味 C.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D.竹节虫外形极像竹枝 解析: A × 一群狼围捕一只羊属于捕食行为;老虎在领地周围撒尿留下气味是为了占有B √ 领地而有的行为;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属于防御行为;竹节虫外形极C × 像竹枝属于防御行为 D × 答案:B 5.繁殖行为保证动物的种族繁衍 (1)繁殖行为的概念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作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如孔雀开屏、鸟的筑巢、袋鼠抚育后代、蜻蜓点水、母鸡孵卵、青蛙鼓囊鸣叫等。

(2)繁殖行为的意义

能够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例5】 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其主要目的是( ) A.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B.雄性吸引雌性,利于繁殖 C.吓走敌害 D.寻找食物 解析: A × 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是动物繁殖时的求偶行为,这种行为便于雄性B √ 吸引雌性进行交配,利于繁殖 C × D × 答案:B 6.节律行为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 (1)节律行为的概念

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与此有关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动物的活动随环境的

3

周期性改变而相应地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如日节律、年节律等。

(2)节律行为的意义

节律行为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对于繁殖和躲避不良的生活条件等有积极的意义。

【例6】 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 A.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 B.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 C.季节变化的结果 D.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 解析: A √ 动物的节律行为有利于避开不利生活环境、选择适宜的环境,获得优等繁殖地域;或获得B × 丰富食物。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不具有这些节律行为的生物在长C × 期选择中被淘汰了 D × 答案:A 7.社群行为给动物群体带来好处 (1)社群行为的概念

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行为。常见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蚂蚁、蜜蜂、白蚁等。

(2)社群行为的特点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3)蜜蜂群体的组成及成员的分工和生活习性

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后、大批的工蜂和少量的雄蜂组成。它们的形态和职能各不相同,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

蜂后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蜂后的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一个蜂群只有一只蜂后。

工蜂是由工蜂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个体。工蜂是蜂群中个体最小的成员,但数量占群体的绝大多数。工蜂担负着全蜂群内外的各项工作。其职能是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保卫、采集花蜜和花粉等。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的,是蜂群的雄性个体。雄蜂不能采蜜,专职与蜂后交配。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生活,但是蜂群与蜂群之间互不串通。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

在蜂巢内蜜蜂凭灵敏的嗅觉,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在巢门口担任守卫的蜜蜂不准外群蜜蜂进入巢内。如有外群入巢盗蜜的蜜蜂,守卫蜂立即进行搏斗,直到来者被逐出或死亡。在蜂巢外面,如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例7-1】 下列昆虫中,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蜜蜂、白蚁 D.苍蝇、蚊子 解析: A × 社群行为不是动物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它是指群体内部不同成员B × 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分工明确,有的群体还形成C √ 等级制度等。所以本题应选择蜜蜂和白蚁

4

D × 答案:C 【例7-2】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部具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B.动物的通讯行为是维持群体生活的必要条件

C.猴群体中最占优势的“首领”雄猴,能够起到指挥和保卫群体的作用

D.虽然蚂蚁和白蚁是不同种的动物,但是它们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信息 解析: A × 蜜蜂具有社群行为,内部具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具有等级的群体中的B × “首领”的职责是指挥和保卫群体;动物通过信息交流维持群体生C × 活。蚂蚁和白蚁不是同种动物,不能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 D √ 答案:D

8.抓关键词,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 (1)取食行为

包括全部与获得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如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食等。关键词:食物。

(2)领域行为是动物在生活环境内占领空间作为生存空间,不准其他动物入侵并将入侵者驱赶出去的行为。关键词:占据和保护。

(3)繁殖行为包括繁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关键词:繁殖。

(4)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关键词:同种动物。

(5)防御行为是动物为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关键词:不同的动物。

(6)节律行为是动物周期性的、有节律性的行为。关键词:周期性。

(7)社群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相互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关键词:分工合作。

【例8】 请将下列动物行为与其所属的类型用直线连接。 1两只雄猫为争夺一只雌猫而打架A.攻击行为

2不同环境中,比目鱼体色不同3秋天仓鼠将植物种子搬进洞5工蜂、雄蜂、蜂王行使不同的职能6蝙蝠、猫头鹰的昼伏夜出

B.防御行为C.节律行为E.领域行为F.取食行为

4小鸟哺育比自己身体还大的杜鹃雏鸟 D.社群行为

7老虎高居在一个地方发出啸声G.繁殖行为

解析:(1)发生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属于攻击行为;(2)保护色属于防御行为;(3)对食物的处理属于取食行为;(4)育雏属于繁殖行为;(5)蜂群的分工和合作属于社群行为;(6)动物的生活与昼夜变化保持同步属于节律行为;(7)保护领地属于领域行为。

答案:(1)—A (2)—B (3)—F (4)—G (5)—D (6)—C (7)—E

9.社群行为对动物生活的意义

在自然界中,像蜜蜂、蚂蚁等动物,一生下来就在一个拥挤喧闹的“社会”里,过着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活。这样的动物,我们称之为社会性动物。群居性的动物经常协同作战、共同捕猎,增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单个个体独立生活,很难获得充足的食物,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天敌的攻击。例如,在蜜蜂和蚂蚁的群体中,不同的个体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彼此之间又进行合作。

【例9】 以下现象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狮群跟着群体“首领”走 B.养鸭场里成千上万只鸭 C.一群蜜蜂彼此分工合作

5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6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学案(含解析) 北师大版 (2)(1)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取食行为保证动物的生存(1)取食行为的概念与动物获取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行为,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食等行为。①寻找不同的动物食性不同,常采用不同的取食方法。食物一般分布不均匀,因此无论什么食性的动物取食过程中都有一个寻找的阶段。②获取方式各不相同,这决定于动物的生理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qyy32yj39x6b742rz56u75f0b3w101dc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