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a、b的夹角为,则cos
a?bb21 = ∴?? =
|a||b|2|b|2260
例二、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解:如图: ABCD中:AB?DC,AD?BC,AC=AB?AD ∴|AC|2=|AB?AD|2?AB2?AD2?2AB?AD D C 而BD=AB?AD
∴|BD|2
=|AB?AD|2?AB2?AD2?2ABA B ?AD
∴|AC|
2
+ |BD|
2
= 2AB2?2AD2=
|AB|2?|BC|2?|DC|2?|AD|2 二十六、 小结:运算律
二十七、 作业: P119 习题5.6 7、8
《教学与测试》P152 练习
第十三教时
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
示的充要条件。
过程:
二十八、 复习: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加、减、实数与向量的乘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3.两平面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4.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第 31 页
二十九、
课题: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4. 设a = (x1, y1),b = (x2, y2),x轴上单位向量i,y轴上单位
向量j, 则:ii = 1,jj = 1,ij = ji = 0
15. 推导坐标公式:
∵a = x1i + y1j, b = x2i + y2j ∴a+ y1y2j2
= x1x2 + y1y2
从而获得公式:a例一、设a = (5,
b = (x1i + y1j )(x2i + y2j) = x1x2i2 + x1y1ij + x2y1ij
b = x1x2 + y1y2
7),b = (
6,
4),求ab
解:ab = 5×(6) + (7)×(4) = 30 + 28 = 2
16. 长度、角度、垂直的坐标表示
1 2 3 4
a = (x, y) |a|2 = x2 + y2 |a| =x2?y2
若A = (x1, y1),B = (x2, y2),则AB=(x1?x2)2?(y1?y2)2 cos∵a =
a?b?|a|?|b|x1x2?y1y2x1?y122x2?y222
b ab = 0 即x1x2 + y1y2 = 0(注意与向量共线的
坐标表示原则)
17. 例二、已知A(1, 2),B(2, 3),C(
2, 5),求证:△ABC是直
角三角形。 证:∵AB=(2(3, 3)
第 32 页
1, 32) = (1, 1), AC= (2
1, 5
2) =
∴ABAC=1×(3) + 1×3 = 0 ∴ABAC
∴△ABC是直角三角形
三、补充例题:处理《教学与测试》P153 第73课
例三、已知a = (3, 1),b = (1, 2),求满足x4的向量x。
解:设x = (t, s), 由x 由xa = 9与xb =
a = 9 3t s = 9 t = 2
a = 9 3t s = 9 s = 3
3)
∴x = (2,
例四、如图,以原点和A(5, 2)为顶点作等腰直角△OAB,使B 90,
求点B和向量AB的坐标。
解:设B点坐标(x, y),则OB= (x, y),AB= (x ∵OB2y = 0
又∵|OB| = |AB| ∴x2 + y2 = (x+ 4y = 29
?73?x?x??x?y?5x?2y?0??22?12??或? 由?
37?10x?4y?29?y1???y2??2?2?22B = A
O 5, y2)
AB ∴x(x5) + y(y2) = 0即:x2 + y2 5x
5)2 + (y2)2即:10x
∴B点坐标(,?)或(,);AB=(?,?)或(?,)
例五、在△ABC中,AB=(2, 3),AC=(1, k),且△ABC的一个内角为直角,
第 33 页
7232372232727322 求k值。 解:当A = 90 当B = 90= (
1, k3)
∴2×( 当C = 90=
3?13 2时,AB时,ABAC= 0,∴2×1 +3×k = 0 ∴k =?BC= 0,BC=AC3 2AB= (12, k3)
1) +3×(kBC= 0,∴
3) = 0 ∴k =
11 3时,AC1 + k(k3) = 0 ∴k
四、小结: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长度、夹角、垂直的坐标表示
五、作业: P121 练习及习题5.7
《教学与测试》P154 5、6、7、8,思考题
第十四教时
教材:平移
目的:要求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平移公式,
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具体问题。
过程:
三十、 平移的概念:点的位置、图形的位置改变,而形状、大小没有
改变,从而导致函数的解析式也随着改变。这个过程称做图形的平移。(作图、讲解)
三十一、
平移公式的推导:
a F P a O 18. 设P(x, y)是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它在平移后的 FP 图象F’上的对应点为P’(x’, y’)—— 第 34 页
a 可以看出一个平移实质上是一个向量。
19. 设PP'= (h, k),即:OP'?OP?PP'
∴(x’, y’) = (x, y) + (h, k) ∴?移公式
20. 注意:1
?x'?x?h —— 平
y'?y?k?它反映了平移后的新坐标与原坐标间的关系 知二求一
这个公式是坐标系不动,点P(x, y)按向量a = (h, k)
2 3
平移到点P’(x’, y’)。另一种平移是:点不动,把坐标系平移向量
a,即:??x'?x?h。这两种变换使点在坐
y'?y?k?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是一样的,
这两个公式作用是一致的。
三十二、 应用:
例一、(P121 例一) 1.把点A(
2, 1)按a = (3, 2)平移,求对应点A’的坐标(x’,
y’)。
2.点M(8,
10)按a平移后对应点M’的坐标为(
7, 4),求
a。
解:1.由平移公式:??x'??2?3?1 即对应点A’的坐标为(1, 3)
?y'?1?2?3??7?8?h?h??15 2.由平移公式:?即a的坐标为(??4??10?kk?14??15,
14)
第 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