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648-学生获得感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学生获得感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017 年教育部全面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以学生获得感作为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指标。

许多高校思政工作还没有实现协同,存在多个“两张皮”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体系庞大、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不确定、成效滞后的特点,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内部多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协同系统。高校内部的多个子系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它们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人员结构、考核目标、评价指标都不尽相同,这直接导致各系统内部的行为方式不一致。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问题上,诸多学者提出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构建教学和学工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同机制、搭建信息化平台等建议。一般认为,获得感指学生在学习思政课中学有所获的同时,体验到喜悦、满足、荣誉、尊严、自豪等感受,是影响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生成要素。2017年教育部正式提出思想政治课程“获得感”的概念,只重点关注了教学,还没有从学校战略的整体上规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从学生获得感建构的视角,重新设计相关机制,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机制的研究是个新课题,研究的数量不多,没有专门的著作系统条理地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以“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上搜集到的文献不足30篇且的发表时间在近3年,基本没有从学生获得感视角开展的研究。协同机制研究还非常分散,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以下角度。 1)从教育主体来说,主要有李建群、涂立刚等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探析》、刘兵勇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蕴含、价值与模式》、张琪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分析》等等。杜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者角色定位研究》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活动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立主体协同的机制。

2)从各种学科之间的配合来看,有申青、李小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许韶平的《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等。王昂在《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研究》中论述了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将两者结合研究的意义,从观念的更新、机制的创新和资源的整合三个方面构建了互动机制。袁小平从意识层面、环境认知和实践育人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协同模式的建议。

3)从党的建设方面看,有唐新格的《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探析》、龙海平的《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现状和途径的思考》、滕永军《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等。陈萌,姚小玲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理论与策略分析》中论述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说明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要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融合机制。

4)从教育途径来说,有苏盛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途径分析》、陈国绪的《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路径探析》等等。裴智民在《简论协同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创新》中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团队、基地、方法、评价这五个方面来建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 5)从教育机制的角度主要有肖薇薇、陈文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条件、效应与建构》、孙健的《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王丽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王洪贤的《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构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建》、马奇柯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机制》等等;

6)从学校与外部组织的配合方面来说,刘蕴莲的《全员协同校企合作下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艾楚君,甘均良的《构建新的学校、社会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等等。

上述研究还存在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讨论。第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概念还是内涵都出现相互混用以及替代使用的现象。虽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他们之间也并不能完全等同或混淆使用。第二,涉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研究,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内容大多不够全面和深入,往往只涉及其中某一要素独立系统内或是某几个系统之间相互协同的机制研究,所涉及的协同机制无法满足实践需要。第三,涉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更多研究大多以理论剖析和实践探索为主。第四,涉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大多以宏观设计或是机制创新为主,而对于协同机制的机理研究、协同机制的具体措施等方面的探索还显得不够完善和深入。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学生获得感的构建与协同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分析视角。将学生的获得感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相结合,从协同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角度,开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思维,有助于深化相关理论研究,为高校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指导。 (2)现实意义

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了什么,回答好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高校如何投入和协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项资源,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各部门在各环节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减少资源浪费,避免无效管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同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良性系统。以我校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将对以学生获得感为基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理论与探索,提供更加坚实的实践素材,以更加突出的问题导向,提供更有力的反馈支撑。

2.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领域的获得感相关理论和管理学领域的协同机制,将两个理论置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环境中,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彼此隔离,存在着形式和手段单一的现象,多样性和渗透力不够等现实问题,实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互相补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要素,营造协同的工作氛围,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针对性功能。

本研究的目标为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科学内涵、特征和结构,从学生获得感的视角,深入调研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新变化新趋势,积极探寻建构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基本思路。从而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方法。

本研究内容见图1所示。本研究认为,获得感不仅指使学生在知识上学有所获,而且还要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喜悦、满足、荣誉、尊严、自豪等感受,使学生在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的同时,内心得以滋养和升华。大学生在思政工作中获得感的核心内涵,包含获得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以从认知度、认同度、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参与度五个层面构建获得感的层次维度,并就此开展大学生对思政工作获得感的现状调查。协同机制的核心包括四个方面:①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的协同机制研究,主要是协同各学院教学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部门与教师。 ②以校园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协同机制研究,主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要是协调宣传部门和行政部门。③以高校党建工作为研究对象的协同机制研究,主要是协调党团部门。④以高校学生工作为研究对象的协同机制研究,主要是协调学工部门。在此四部分基础上,还需建构职权明确的领导机制、协同有力的保障机制、资源和信息的协同有序的协调机制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以整合教育力量、构建学生党建、团建、学生管理、校园文化、专业发展和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协同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图1 学生获得感视域下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协同机制研究框架

本研究的假设或背景是当前高校教育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创新发展的机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多要素不够协调,存在着彼此孤立脱节的现象,缺乏整体性和有机衔接;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彼此隔离,存在着形式和手段单一的现象,多样性和渗透力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教书与育人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缺少协同和有效管理。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1)将获得感理论与协同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并界定中“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内涵,从学生获得感的角度,而不是管理便捷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立足学生获得感增强教学和服务的供给创新,设计相关协同机制,更优地倾听学生心声、研判学生需要、了解学生反馈、感受学生态度、关注学生成长。

(2)从系统的整体全局出发,研究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的各种重要因素,并针对高校内部协同存在的问题,建立直接的沟通、管理、服务模式,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效应的多条路径,创造出超越各要素自身单独作用的整体功能。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本研究首先对我省省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获得感的角度,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学生工作、课堂教学、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四个方面相协同的角度,分析省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机制的困境,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省属高校学生获得感的期望与差距,从理论上探讨基于学生获得感建构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技术路线见图2所示。

图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将收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理论、获得感理论等相关文献、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有关国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做法和案例。 (2) 实证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属高校学生进行调研,采用个案研究、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学生的获得感、期望和需求进行深描,对实践经验进行分析。

(3) 归纳法和演绎法。从整体与局部、结构、层次、功能、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归纳法和演绎法得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政策建议,用以指导实践工作。 实施步骤

1) 撰写项目的研究综述(2018.11-2019.01)国内外文献进一步收集整理,对本项目的观点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648-学生获得感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学生获得感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2017年教育部全面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以学生获得感作为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指标。许多高校思政工作还没有实现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qm30y68o0ne2d1fovz9epjx24qp9012r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