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调查对象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 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工作是否经常进行 答案: C
122.已知总体平均数为15,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0,则方差为()
A.5 B.25 C.125 D.225 答案: B
12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答案: A
124.累计增长量等于()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长量之差 答案: C
125.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答案: D
126.()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A.及时性 B.完整性 C.连续性 D.真实性 答案: D
127.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中,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
A.4倍 B.2倍 C.3倍 D.9倍 答案: D
128.抽样调查中,无法消除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B.责任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 D.系统性误差 答案: A
12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答案: B
130.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答案: C
131.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A.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答案: D
132.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
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 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答案: D
133.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可靠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准确性和及时性 答案: B
13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
A.260 B.215 C.230 D.185 答案: C
135.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
A.登记时限
B.时点现象的所属时间 C.时期现象的所属时间 D.其它选项都对 答案: B
136.年龄是()
A.变量值 B.离散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
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 答案: D
137.由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以()为权数
A.时期长度 B.时点长度 C.间隔长度 D.指标值项数 答案: C
138.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
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答案: D
139.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质量指标 答案: B
140.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如果众数组前一组和后一组次数相等,则众数值()
A.偏向上限 B.偏向下限 C.为零
D.等于组中值 答案: D
141.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答案: B
142.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答案: D
143.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
A.正确选择对比基础
B.严格保持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C.相对指标应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 D.分子、分母必须同类 答案: B
144.样本指标()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有些是随机变量有些不是随机变量 D.既是随机变量又是非随机变量 答案: A
145.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答案: B
146.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