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思想与大学生自我完善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精神状态与人格品行的好坏将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当今大学生的表现却并不如意。因此,重先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于指导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老子“道”的生成论及其历史观、老子的理想、修养观等几方面入手发掘出老子思想中可以用作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指导和自我完善的思想,提供大学生完善自我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大学生;自我完善
在先秦各学派中,儒、墨、法诸家都是以积极“入世”的方式实现对现实的干预,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则是以“自然”、“无为”的“出世”方式实现对现实的干预。老子从经验世界中提炼出了具有本体论和生成论性质的范畴“道”,同时又把形成和作用于世间万物,具有指导万物运动规律的“道”的表现形式设定为“自然”。由此,老子把“道”运用到现实生活层面,用于消解人类社会的纷争,反对政权对人民的干涉,消除战争的祸患,扬弃各种奢靡荒淫的生活,引导人回到真诚朴质具有“婴儿”状态的生活中。在这种愿望和观念指导下,老子提出了“无为”、“不争”、“谦退”、“柔弱”、“清净”等等概念,而这些正是老子思想中的精华,对于处于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全球化浪潮下的大学生保持思想品德、人格、行为习惯、处事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实现大学生的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自我修养是华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先秦各学派中,儒家和道家对于人生修养的论述尤为重要,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直到现在。修养观,应该包括理论和实际的修养方法,而修养不外乎是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来全面提高个人的品行、道德情操。儒家在以“礼”为理论指导下,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养气等提高自我的修养方法。道家学派则在以“道”为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注重内在的修养理论和方法。
儒家学派的修养观主要体现在孔子、孟子和《大学》、《中庸》之中。孔子的修养观承接《尚书》关于人生修养的论述,如《尚书·无逸》中的强调自省、自责的观点,对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之也”(里仁篇),[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篇),“内自讼”等一系列的内在的修养观,由此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以便最终符合君子、圣人的标准。孔子强调“自”的修养观在老子的论述中也同样有所体现。同时,《尚书》中提出的“善念”、“敬”、“诚”的修养观在《孟子》、《大学》中得到了继承,如《大学》中提出“诚意”、“正心”的修养论,《中庸》中提出“中和”的处事方法论,《孟子·公孙丑上》提出“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的“善”的修养方法,[2]《孟子·离娄上》提出“诚”的修养方法。这种“善”、“诚”的修养观在《老子》中同样有所体现,如老子第八章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这就与儒家的“善念”和“诚“的修养观相同。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儒家从外在的“礼”和内在的 “善”、“诚”、“敬”、“自反”等两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人生修养观,对人完善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关于“自反”、“自戒”、“自省”的观点又与老子在“自然”、“无为“的指导下的反
--
--
对自我夸耀和自我矜持相同。
老子的语言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生修养思想。因此,梳理、发掘老子哲学中关于修养的理论及方法,并运用于解决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培养独立、健康的人格等具有巨大的价值。
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涉及了老子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其中包括老子思想核心的“道”、“自然”及宇宙生成论等重要观点。天、地、人乃是“道”的衍生。因此,此句概括了老子的所有思想,而《老子》一书所涉及的对象也是围绕着“道”、“自然”、天、地、人来展开的。此章中,老子把人视为宇宙四大之一,说明关注人及人生也是老子哲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用了很多的笔墨来论述人身体,而修身就是老子对人的身体的关注方式之一。由此,老子的“道“论由形而上的宇宙哲学层面转换到了人生哲学层面的表现就是老子在“自然”、“无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的人生修养的论述,对当今大学生完善自我具有巨大作用。
一 老子生成论、历史观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老子无疑将“轴心时代”前于人类记忆中消失的记忆归入了“无”之中。这是一种很有独创性的见解。这种“有生于无”的观点不是将人们带入想象史前神秘的乐园之中,而是让人们立足于现有。其重点即是立足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