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3)在听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8)列宁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9)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11)某钢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12)恩格斯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段话表述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这段话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1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与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14)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变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1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1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1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 A.唯物论和辩证法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19)“居安思危”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2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 具有社会性 D.具有历史局限性
(2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2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C.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4)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D.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25)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分配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 (2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2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 A.价值增殖过程 B.劳动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2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的原始积累 (2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俄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法国共产党 (3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经历了(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