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10章 方以智[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0章 方以智[视频讲解]

10.1 复习笔记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早年,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他曾积极参与“复社”的活动,愤世嫉俗,慷慨悲歌,成为明季“四公子”之一。

一、“质测即藏通几” 1.质测、宰理和通几

(1)方以智将所有的知识分为三大类:质测、宰理和通几。 ①质测,相当于实证自然科学;

②宰理,则指传统的“外王之术”,相当于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 ③通几,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哲学。 (2)从认知方式来看

1 / 11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质测与宰理都具有实证实测的性质,其相互的差别仅仅在于是以自然为对象还是以社会为对象,因而可以说都属于具体的实证学科。

②通几,由于它是揭示万物所以存在的依据,既难以证实又难以证伪,所以他划分这三种学科实际上就相当于哲学与具体科学,其关系也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质测即藏通几,通几护质测之穷 (1)“质测即藏通几”

①最直接的涵义:具体科学本身就含着哲学的道理,即哲学的道理也就表现在具体的实证科学之中。这是从质测的角度看通几,说明通几并不在具体的实证科学之外,而就落实在实证科学之中。

②具体到宋儒,自程朱以来,理气关系已成为一大理论问题,气学虽从理气关系中形成了面向实际的指向,但如果不质测化,不落实于具体的质测之中,就仍然难免“臆说”与“遗物”之病。

③从明亡的教训来看,王门后学因为疏于质测之学的结果,而“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恩”。

④所以,方以智的“质测即藏通几”之说,不仅包含着对前人的批判与反思,而且对新崛起的气学,也有着明确的将其格致化、质测化的指向。

(2)“通几护质测之穷”

①虽然质测之学有着重实用、见实效的功能,但对天地万物所以然之理,质测毕竟不能穷究,因为那是一个超乎实证的领域。

②专门穷究事物“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的通几可以“护质测之穷”,通几是穷天地万物“所以为宰,所以为物”之理的。

③从通几的角度看质测,看其对“质测之穷”的弥补作用。从这一角度看,通几自有其

2 / 11

www.100xuexi.com 不可废弃、不可或缺之处。

3.质测、通几不可偏废 (1)互补关系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如果只重质测,不重通几,往往会限制质测作用的发挥;

②如果只重视通几,不重视质测,那又会导致坐而论道,空空穷理,同样难以发挥其高屋建瓴的作用。

③只有从其各自的特殊性出发,双向并重,才能真正使二者互补其短,相得益彰。 (2)现实意义 ①从中国学术史来考察

a.汉人解经的方式近于质测,宋人的学术基本上属于通几。方以智对汉儒与宋儒各自偏弊的批评正是对孤守质测或通几缺陷的充分揭示,而他对二者互补关系的描述也正表现了一种汉、宋学术融为一炉,质测与通几互救其失,从而相得益彰的指向。

b.对于乍起未起而以知识性的考据为特征的清代学术,又有一种明确的预警作用,因为一味地陶醉于质测考据而排斥通几,必然陷入质测之穷。

②方以智作为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儒家知识分子,对质测与通几之学的关系的看法还包含着他融合、嫁接西方文化的构想。

4.“心物交格” (1)质测之学

①方以智从对质测之学的重视出发,认为认识不能仅仅是意念内守,更主要的则是通天地万物之理,所以他坚持以心物交格、内外并致为认知的基本方向。这就扭转了王门后学一意内守的积习,将认识的指向落实到“觉悟交通”的“学天地”上来了。

②从质测之学出发,方以智第一次区别了心和脑,认为人的神明在脑而不在心。对人的

3 / 11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感觉经验起“藏受”作用的是大脑,所以人的智愚、认识的深浅,也主要是由脑之清浊决定的。这就纠正了传统的“心之官则思”,将思维的作用还给了大脑。这是其以质测之学对人的思维器官“质而稽之”的结果。

(2)矛盾辩证法

①在认识过程中,方以智又以其矛盾辩证法具体分析了认识过程中的多种矛盾现象。 a.“多识”与“一贯”的矛盾,“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就明确地坚持了“多”与“一”的依存与统一。

b.离开了“多”,就无所谓“一”;离开了“一”,也就无所谓“多”。只有真正坚持“多”与“一”的统一,才是真正的“一贯”,也才是真正的“多识”。

②“偏”与“全”,“专精”与“渊博”的关系

a.学问总是从一偏开始的,要使这一偏达到专而精的地步,也必须先从“偏”开始,因为如果不有所偏重,就难以达到专精的目的。

b.要做到对一偏的真正专精,恰恰又要以“全”为前提,因为如果没有全面的知识基础,仅仅就偏习偏,也是很难做到真正的专精的。

c.正确的态度是,虽从一偏开始,却从不局限于一偏,而是始终着眼于“全”,并以“全”为前提不断地深化“偏”、拓展“偏”。这就成为“偏”“全”统一、互渗互动并不断地由专而精、由“偏”而“全”的动态认识论了。

二、“气—火”一元与“盈天地者皆物” 1.一切物皆气所为

(1)从客观性出发,方以智肯定整个宇宙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

(2)方以智是以气来作为万物统一的基础的,气正是万物统一的基础,空,实际上也

4 / 11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正是由气所充塞的,这就对整个世界都作了以气为本的说明。

(3)通过气的运动,说明了万物具体的生成。从天之五运到地之五材,乃至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都是一气运动变化的产物。

(4)方以智不仅以传统的五行(五材)说明气的五种基本的属性,而且用气之凝、发、激与末凝、未发、末激来说明万物之形色臭味“四几”,以此说明了万物之间的具体差别。

2.物物之生机皆火

(1)为了突出世界的生机,也为了更好地说明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方以智又突出了“火”的概念。他以火为气的产物,同时又以火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内在根源。

(2)方以智提出了火、水两种属性,以火表征物质的运动,以水表征万物的滋生。 ①火,是指物质的运动以及运动之发散、变化状态;水,则是指物质运动之凝聚、收敛状态。所以,火、水也可以说就是指物质的运动与静止(凝聚)两种状态。

②当火与水相对时,此火与水自然指物质具体的运动和静止、发散和收敛而言,但当他将火与物质(气)相连并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时,此火则指具体的水与火的统一。这就是他的“阳统阴阳,火运水火”,意即前面的阳与火都是作为后面双方的统一而言的。

③火既与水相对,同时又超越其上;作为与水相对的火,自然指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作为超越其上的火,则指作为整个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而言。显然,这又有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思想。

(3)从火与气亦即火的物质承当者的关系来看,气不仅是火与水——运动与静止的生发之源,而且也是其最终的承当者。这样,从气出发,经过水与火的矛盾统一最后又归结为气,方以智将标志万物存在依据的“气”与标志万物运动变化属性的“火”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了较彻底的气火一元论哲学。

5 / 11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10章 方以智[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0章方以智[视频讲解]10.1复习笔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早年,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他曾积极参与“复社”的活动,愤世嫉俗,慷慨悲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k8e74tyz9vfqx3d4pq7px008twst015d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