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项目
5 回填应达到设计高程,表面应平整; 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平仪测量。
6 回填时管道及附属构筑物无损伤、沉降、位移; 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平仪测量。
5 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5.1 一般规定
5.1.1 本章适用于预制成品管开槽施工的给排水管道工程.管渠施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相关规定执行。 5.1.2 管道各部位结构和构造形式、所用管节、管件及主要工程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1.3 管节和管件装卸时应轻装轻放,运输时应垫稳、绑牢,不得相互撞击,界面及钢管的内外防腐层应采取保护措施。
金属管、化学建材管及管件吊装时,应采用柔韧的绳索、兜身吊带或专用工具;采用钢丝绳或铁链时不得直接接触管节。
5.1.4 管节堆放宜选用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必须垫稳,防止滚动,堆放层高可 按照产品技术标准或生产厂家的要求;如无其它规定时应符合表5.1.4的规定,使用管节时必
须自上而下依次搬运。
表5.1.4 管节堆放层数与层高 管径D0(㎜) 管材种类 自应力混凝土管 预应力混凝土管 钢管、球墨铸铁管 预应力钢筒砼管 硬聚氯忆烯管、聚乙烯管 玻璃钢管 - 8层 - - 5层 7层 - 4层 5层 - 4层 4层 100~150 7层 - 200~250 5层 - 300~400 4层 - 400~500 3层 - 500~600 - 4层 层高≦3m - 3层 - 3层 3层 3层 2层 - 2层 1层或立放 - 1层 600~700 - 3层 800~1200 - 2层 ≧1400 - 1层 注:D0 为管外径。
5.1.5 化学建材管节、管件贮存、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长途运输时,可采用套装方式装运,套装的管节间应设有衬垫材料,并应相对固定,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管与管之间,管与其它物体之间的碰撞;
2 管节、管件运输时,全部直管宜设有支架,散装件运输应采用带挡板的平台和车辆均匀堆放,承插口管节及笾件应分插口、承口两端交替堆放整齐,两侧加支垫,保持平稳;
3 管节、管节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捽、拖管以及受剧烈撞击和被锐物划伤; 4 管节、管件应堆放在温度一般不超过40℃并远离热源及带有腐蚀性试剂或溶剂的地方;室外堆放不应长期露天曝晒。堆放高度不应超过2.0m,堆放附近应有消防设施(备)。
5.1.6 橡胶圈贮存、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贮存的温度宜为-5~30℃,存放位置不宜长期受紫外线光源照射,离热源距离应不于1m;
2 不得将橡胶圈与溶剂、易挥发物、油脂或对橡胶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放在一起; 3 在贮存、运输中不得长期受挤压。
5.1.7 管道安装前,宜将管节、管件按施工方案的要求摆放,摆放的位置应便于起吊及运送。
5.1.8 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
5.1.9 管道应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应朝向施工前进方向。
5.1.10 接口工作坑应配合管道铺设及时开挖,开挖尺寸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并满足下列规定:
1 对于预应力、自应力混凝土管以及滑入式柔性接口球墨铸铁管,应符合表5.1.10的规定:
表5.1.10 接口工作坑开挖尺寸
管材种类 预应力、自应力砼管、滑入式柔性接口球墨铸铁管 管外径D0 ㎜ ≦500 600~1000 1100~1500 ﹥1600 承口外径加 宽度㎜ 800 1000 1600 1800 200 承口长度加200 长度㎜ 承口前 承口后 深度㎜ 200 400 450 500 2 对于钢管焊接接口、球墨铸铁管机械式柔性接口及法兰接口,接口处开挖尺寸应满足
操作人员和连接工具的安装作业空间要求,并便于检验人员的检查。 5.1.11 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原状地基。
5.1.12 合槽施工时,应先安装埋设较深的管道,当回填土高程与邻近管道基础高程相同时,再安装相邻的管道。
5.1.13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节的中心及高程逐节调整正确,安装后的管节应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5.1.14 管道安装时,应随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暂时停止安装时,两端应临时封堵。
5.1.15 雨期施工尖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缩短开槽长度,及时砌筑检查井,暂时中断安装的管道及与河道相连通的管口应临时封堵;已安装的管道验收后应及时回填;
2 制定槽边雨水径流疏导、槽内排水及防止漂管事故的应急措施; 3 刚性接口作业宜避开雨天。
5.1.16 冬期施工不得使用浆硬的橡胶圈。
5.1.17 地面坡度大于18%,且采用机械法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设备倾翻。 5.1.18 安装柔性接口的管道,其纵坡大于18%时,或安装刚性接口持管道,其纵坡大于36%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下滑的措施。
5.1.19 压力管道上的阀门,安装前应逐个进行启闭检验。
5.1.20 钢管内、外防腐层遭受损伤或局部未做防腐层的部位,下笾前应修补,修补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4节的有关规定。
5.1.21 露天或埋设在对橡胶圈有腐蚀作用的土质及地下水中的柔性接口,应采用对橡胶圈无不良影响的柔性密封材料,封堵外露橡胶圈的接口缝隙。
5.1.22 管道保温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管道焊接、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2 法兰两侧应留有间隙,每侧间隙的宽度为螺栓长加20~30㎜; 3 保温层与滑动支座、支架、支架处应留出空隙; 4 硬质保温结构,应留有伸缩缝; 5 施工期间,不得使用保温材料受潮;
6 保温层伸缩缝宽度的允许偏差应为±5mm; 7 保温层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22的规定。
表5.1.22 保温层厚度允许偏差 项目 厚度㎜ 充许偏差 瓦块制品 柔性材料 +5% +8% 5.1.23 污水和雨、污合流的金属管道内表面,应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层施工。
5.1.24 管道与法兰接口两侧相邻的第一至第二个刚性接口或焊接接口,待法兰螺栓紧固后方可施工。
5.1.25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按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设置管道位置标识。
5.2 管道基础
5.2.1 管道基础采用原状地基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状土地基局部超挖或扰动时应按本规范第4,4节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岩石地基局部超挖时,应将基底碎渣全部清理,回填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或粒径10~15㎜的砂石回填夯实。
2 原状地基为岩石或坚硬土层时,管道下方应铺设砂垫层,其厚度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 砂垫层厚度 管道种类/管外径 预埋管道 垫层厚度㎜ D0 ≦ 500 ≧100 500 ﹤ D0 ≦ 1000 ≧150 D0 ﹥ 1000 ≧200 柔性接口的刚性管道 150~200 3 非永冻土地区,管道不得铺设在冻结的地基上,管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地基冻胀。 5.2.2 混凝土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基与管座的模板,可一次或两次支设,每次支设高度宜略高于混凝土的浇筑高度; 2 平基、管座的混凝土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低坍落度混凝土; 3 管座与平基分层浇筑时,应先将平基凿手冲洗干净,并将平基与管体相接触的腋角部位,用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填满、捣实后,再浇筑混凝土,使管体与管座混凝土结合严密;
4 管座与平基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时,必须先从一侧灌注混凝土,对侧的混凝土高过管底与灌注侧混凝土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混凝土高度一致;
5 管道基础应按设计要求留变形缝,变形缝的位置应与柔性接口相一致;
6 管道平基与井室基础宜同时浇筑;跌落水井上游接近井基础的一段应砌砖加固,并将平基混凝土浇至井基础边缘;
7 混凝土浇筑中应防止离析;浇筑后应进行养护,强度低于1.2MPa时不得承受荷载。 5.2.3 砂石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设前应先对槽底进行检查,槽底高程及槽宽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有积水和软泥;
2 柔性管道的基础结构设计无要求时,宜铺设厚度不小于100㎜的中粗砂垫层;软土地基宜铺扩建一层厚度不小于150㎜㎜的砂砾或5~40㎜粒径碎石,其表面再铺厚度不小于50㎜的中、粗砂垫层;
3 柔性接口的刚性管道的基础结构,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土质地段可铺设砂垫层,亦可铺设25㎜以下的粒径碎石,表面再铺20㎜厚的砂垫层(中、粗砂),垫层部厚度应符合表5。2。3规定:
表5.2.3 柔性接口刚性管道砂石垫层总厚度 管径D0 300~800 900~1200 1350~1500 垫层总厚度㎜ 150 200 250 4 管道有效支承角范围必须用中、粗砂填充插捣密实,与管底紧密接触,不得用其它材料填充。
5.3 钢管安装
5.3.1 管道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班长芨验收规范》GB5023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等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施工单位必须在施焊前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焊接试验,并应根据试验结果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2 焊工必须按规定经相关部门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应根椐经过评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施焊;
3 沟槽内焊接时,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管道底部的焊缝质量。
5.3.2 管节的材料、规格、压力等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管节宜工厂预制,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节表面应无斑疤、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
2 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3.2—1的规定,焊缝无损检验合格; 项目 外观 宽度 表面余高 咬边 错边 未焊满 技术要求 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滑、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过渡。 应焊出坡口边缘2~3㎜。 应小于或等于1+0.2倍坡口边缘宽度,且不大于4㎜。 深度应小于或等于0.5mm,焊缝两侧咬边总长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10%,且连续长不应大于100㎜ 应小于或等于0.2t,且不应大于2㎜。 不允许 注:t为壁厚㎜
3 直焊缝卷管管节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2-2的规定: 表5.3.2—2 直焊缝卷管管节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周长 圆度 端面垂直度 弧度 Di ≦600 Di ﹥ 600 管端0.005Di ;其它部位0.01 Di 0.001 Di ,朋不大于1.5 用弧长πDi/6的弧形板量测于管内壁或外壁纵缝处形成的间隙,其间隙为0.1t+2,且不大于4,距管端200㎜纵缝处的间隙不大于2 允许偏差㎜ ±2.0 ±0.0035 Di 注:Di为管内径㎜,t为壁厚㎜ 4 同一管节允许有两条纵缝,管径大于或等于600㎜时,纵向焊缝的间距应大于300㎜;管径小于600㎜时,其间距应大于100㎜。
5.3.3 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对对接。 5.3.4 下管前应先检查管节的内外防腐层,合格后方可下管。
5.3.5 管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应根据管径、壁厚、外防腐层材料的种类及下管方法确定。
5.3.6 弯管起弯点至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管径,且不得小于100㎜。
5.3.7 管节组对焊接时应先修口、清根,管端端面的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5.3.7的规定;不得在对口间隙夹焊帮条或用加热法缩小间隙施焊。
5.3.8 对口时应使内壁齐平,错口的允许偏差应为壁厚的20%,且不得大于2㎜。 5.3.9 对口时纵、环向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焊缝应放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半圆的450da左右处;
2 纵向焊缝应错开,管径小于600㎜时,错开的间距不得小于100㎜;管径大于或等于600㎜时,错开的间距不得小于300㎜;
3 有加固环的钢管,加固环的对焊焊缝应有与管节纵向焊缝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100㎜;加固环距管节的环向焊缝不应小于50㎜;
4 环向焊缝距支架净距离不应小于100㎜;
5 直管管段两相邻环向焊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并不应小于管节的外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