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结课论文
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动画1005班 李钰 1011620509
天津博物馆考察感受 没想到第一次看博物馆,竟然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过正是因为这次的机会,才让我见识了博物馆里中文文化的瑰宝。
博物馆是一个低的圆形建筑,本以为应该是特别高大雄伟的,没想到不是,它的建筑风格,是钢筋、玻璃,给人一种特别明亮的感觉。外形看上去似乎像一只天鹅,线条也很好看。
进入博物馆,感觉非常的明亮,带着一点现代的气息。博物馆的第二层是书法厅,我也是自学习书法,专门写颜体,没想到一上来就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于是忙走上前去欣赏,墙壁上玻璃柜里是各种各样的文字,甲骨文、隶书、草书、金文······都是墨宝。听说博物馆里有镇馆之宝,今天终于看到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它是三张画粘在一起的,给人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还看到了宋代著名画家苏汉臣的作品《婴戏图》,绢本设色绘两个儿童扑蝶嬉戏的场面。画面构图均衡,笔致工丽,又饶有情趣;清代画家的 朱耷《河上花图》可谓是恢宏壮观、气势磅礴,笔触奔放,墨色苍莽,技法精练,画面气势磅礴,跌宕起伏,酣畅淋漓,诗、书、画、印俱佳。
大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摆放着数个青铜鼎、钟等文物,多事尚待的古物,这样的珍品真是罕见,很多青铜器的文字说明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献给政府的,或者是大炼钢铁期间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的废品厂中找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珍品毁于那个年代,真是可惜。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传说远古时代黄帝分封诸侯的时候,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以后,许多帝玉的“传国玺”也都是玉做的。有一个翡翠蝈蝈白菜,是用一块整玉雕琢的,这块翠玉的原料,天然含有白,绿,黄三种颜色,而雕刻时,颇具巧思的工匠,并没有回避黄色的翠质,而是大胆的将其留在了菜帮上,逼真地表现出白菜被霜冻后的质感,反而透露出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这棵白菜更具韵味。白菜上面有两只蝈蝈和一直蟑螂,这也是雕刻的精明之处,工匠利用翠玉上的白与绿的色差,白的雕成菜帮,而一片翠绿,则雕成白菜叶子中的两只蝈蝈一只螳螂。几个小家伙似乎正使出浑身力气,寻觅、咀嚼着美味,动态极强。形象鲜活逼肖,妙趣天成。不愧为玉材“巧雕”的杰出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的意念在这件馆藏文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据说全市及仅有三块这样的玉。果然很漂亮呢。 来到中华百年看天津,在这里看到了天津迂回曲折而又灿烂的辉煌的发展历程,知道了天津名称的来源,也知道了天津曾经是九国的租借,了解了天津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也看见了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时穿的衣服,见识了一幅让人震惊的天津发展史油画,天津真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历史,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些是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的,还有很多是我从来都不知道的,感觉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自己只是的肤浅。对天津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这次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天津,和历史。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华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而在参观了天津博物馆之后,通过对中国书法、瓷器等珍品的观摩与欣赏更是让我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对美感的论述
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因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异性。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的直线性和可感性。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的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的本能。美感的历史起源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首先,美感是适应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其次,审美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体现为精神上的满足;再次,人类的美感活动不断扩大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意义;第四,美感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人的正常的社会行为的发生,是以人类文化为基础的。人类文化是人类通过长期的认识和积累逐渐形成的。人类文化,从功能上分为知识文化、技术文化和观念文化等三种文化范畴。观念文化是人产生“自我”感觉的文化基础。人以“自我”形态为根据,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觉行为,称为人的主观感觉。人的“自我”形态,取决于人的观念形态。人在主观上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形态,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自我”形态,人就会以一定的“自我”形态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一定的主观愿望(欲望),由一定的主观愿望对一定的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主观需求,由一定的主观需求对一定的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主观感觉。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主要有两种形态,这就是“快乐感觉”和“痛苦感觉”。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就会产生快乐感觉。当客观事物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人就会产生痛苦感觉。当人感觉到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客观事物使人产生出的快乐感觉,称为“好感”。如,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在吃卤猪肘时,卤猪肘使人所产生的快乐感觉,就称为好感。当人感觉到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时,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快乐感觉,称为“美感”。如,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看到一只刚出锅的卤猪肘时,卤猪肘的形状、色泽和香味等使人所产生的快乐感觉,就称为美感。当客观事物没有满足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因此而产生出的痛苦感觉,称为“缺憾感”。如,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在非常想吃卤猪肘而没有吃到时的饥饿焦急感觉,就称为缺憾感。当人感觉到客观事物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客观事物使人产生出的痛苦感觉,称为“坏感”。如,一个人被蛇咬伤后所产生出的痛苦感觉,就称为坏感。当人感觉到能够损害人的主观利益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时,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痛苦感觉,称为“丑感”。如,一个怕蛇的人看到蛇时,蛇的花纹、形状和动作使人所产生出的痛苦感觉,就称为丑感。当人感觉到能够损害自己主观利益的客观事物远离自己或不存在时所产生出的快乐感,称为“安全感”。如,一个怕蛇的人被告知“没有蛇”时所产生出的快乐感,就称为安全感。
人以主观欲望为根据,对具体的客观事物的需求,称为人的主观需求。人的主观需求,有些是由人的原始需求和文化需求共同构成的,比如饮食欲和性欲等等。有些是由人的文化需求单独构成的,如表现欲、社会改良欲等等。人天生对性行为的需求,就是人的原始需求。而需要什么样的性对象,是同性的还是异性的,是胖的还是瘦的等等,就是人的文化需求。文化是人在后天的生命活动中通过认知行为获得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文化通常有两大途径:一是人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认识和积累,二是在与他人的文化交流中获取他人的文化创造和积累。不同的人,其文化积累的内容和数量都是不同的。由于具有不同的文化积累,不同的人,其主观需求往往会大不相同。同样是需要食物满足饮食欲,南方人多喜欢甜味的食物,而北方人多喜欢酸辣味的食物。同样是需要女人满足性欲,有的年代或有的地方的男人
喜欢肥胖体型的女人,有的年代或有的地方的男人则喜欢削瘦体型的女人等等。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是以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基础的。而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又会以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为根据。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感觉的客观事物,人在主观上就会表现出需求的欲望。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和主观需求,最终体现为人的文化创造和积累,尤其是观念文化的创造和积累。
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的形成,源于人相应的观念文化形态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观念文化形态的形成,通常有两种途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的形成,也分为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人对自己或他人生活经验的认识所创造出的观念文化形态,从而形成的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这种途径形成的主观感觉,称为经验型主观感觉。如,从没吃过卤猪肘的人,吃了卤猪肘后,或是看他人吃卤猪肘时很好的神态表情后,人就会认为卤猪肘很好吃和很有必要吃,并且很想吃。此后,卤猪肘使人产生的美感和缺憾感,就称为人对卤猪肘的经验型主观感觉。经验型主观感觉的本质特征,是其的产生完全依赖于人与客观事物发生关系的“亲身经历”。二是通过人与他人的文化交流而获得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这种途径形成的主观感觉,称为文化型主观感觉。如,从没有吃过芒果的人,听他人说芒果是如何的好吃,如何的珍贵。人就会认识到芒果很好吃和很有必要吃,并且很想吃,此后,芒果的出现,就会使人产生美感和缺憾感。这就称为人对芒果的文化型主观感觉。文化型主观感觉的本质特征,是其的产生完全依赖于人与他人的文化交流。
美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美感,反映的是人的“自我”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需求。人需要客观事物给自己带来某些方面的好感,人又根据某种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判断出了该客观事物具有给自己带来所需要的好感的功利价值,该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就会使人产生美感。这就是说,客观事物对人所表现出的美感,从本质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够给自己带来好感所具有的功利价值,通过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在认识层面上的判断和确认。如,女人对男人表现出的美感,是因为女人在功利价值上能够满足男人的在性行为上的主观需求,这种功利价值通过女人的形态特征被男人所确认。客观事物的美感,是通过其外部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的。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分为客观形态和文化形态。客观事物的客观形态,是客观事物客观形成或具有的有形形态。如,花的色香、瓜果的皮色、女人的容貌和腰身及嗓音、器具的外观和质地等等。比如,一个女人的天然美丽,通常主要从音容笑貌和身体曲线等客观实在的形态特征中表现出来。客观事物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文化活动中赋予客观事物的以文化为本质内容的无形形态。如,人的门第、名誉、地位和权力,商品的品牌、价格和产地等等。比如,对于许多追求时尚的人,一件衣服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件衣服是否是名牌,价格是否很高,是否产自法国或意大利,是否在名店里买的等等。对于许多注重实际的女人,一个男人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个男人是否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是否有很大的社会权力、是否有很多的社会财富,是否是社会名人等等。对于收藏者,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件艺术品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否是真迹,产生于多少年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