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
——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校:隆回二中 班级:593班
小组成员:周淑霞,周斌,黄赞,邱义贞,彭媛媛,谭明霞,刘冰,蒋建庭
1. 研究背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姓氏,到底这姓氏是从何而来,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民族精
神。当然,中国的姓氏博大精深,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姓氏文化,如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其根本原因是皇权独尊。那么我们对自己的姓氏又了解多少呢?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
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2) 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文化,而且是一门科学。它对于人认识自身、造福
自身、改造自身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为祖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我们要深入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研究和把握祖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 与姓氏有关的“堂联”、“堂号”,特别是“堂联”,它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某
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其作用除了光宗耀祖外,实际上还有提倡一
种“家风”、“族风”的作用。这种民间的“家风”和“族风”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
3. 4.
研究方法
A.实地考察 B.问卷调查 C.采访(搭讪) D.统计分析 E.图表规划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 姓氏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 人们生活变动对姓氏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姓氏文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姓氏文化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实性。
调查问卷
一.您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或家族的历史吗?
二.你知道您这个姓氏产生的年代么?
三.你知道有关于你姓氏的传说吗?
四.在你看来起名字时,选择名字的寓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吗?
五.你对中国姓氏文化的演变有了解过吗?
六.你是否对自己的姓氏进行深入了解?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姓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哪一项也离不开人民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姓氏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一.姓氏的由来
在上古时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
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类别:
1、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妫、姒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3、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4、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5、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 6、天子赐氏,以 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 为惠,他的后代便姓惠。 7、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 ,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8、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9、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10、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1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1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
二.姓氏变化的具体表现
中国姓氏的变化有以下三种形式:
首先,周边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长期交往中,,受汉文明影响,熏陶,逐步接受汉文
化,主动改易姓名,以便与汉族交往联谊,融入汉族文化主流之中。这种情况最常见于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民族纷纷内迁,与汉族杂居相处这一历史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民族间矛盾,冲突,但汉族以其先进的农耕经济和封建文化礼仪吸纳,融合许多古代民族。少数民族从语言,习俗,生活方式,婚丧嫁娶,姓氏名字与汉族趋向一致,最后完全融合于汉族。晋初外族冠汉姓之风大流行,前赵冠汉姓始于刘渊之父豹,后赵冠汉姓始于石勒自身,后秦冠汉姓始于姚苌之父戈仲。前秦,后凉四国皆汉姓。少数民族受汉族姓氏结构单音化的影响,纷纷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三字姓,复姓甚至四字姓改为单姓或直接使用汉姓。有的民族无姓氏,受汉族影响,开始在名字前加“姓”,氐,羌,匈奴原居西北,先秦时期就与汉族有了接触,交错杂居,因此接受汉文化较早,姓氏名字与汉人同。建立后汉的刘渊,成国的李雄,从姓氏已无法辨别其族属。鲜卑起源东北,经不断迁徙进入中原,在完成封建化的同时也实现汉化。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历代君主崇拜汉文化,累朝提倡汉文化,不遗余力。自皇族,贵族起,首先同化于汉族。孝文帝改革,提倡汉姓,鲜卑人冠汉姓之风极端流行,孝文帝为自己主动改为元氏,上行下效,其他鲜卑姓氏纷纷改为汉姓。贺鲁氏改为周氏,邱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兰氏改为贺姓。民族融合带来姓氏融合,姓氏融合氏民族融合的标志。在民族大融合基础上建立起的隋唐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接纳,吸取外来文化,各民族之间交流更为频繁。愈多外族商人,酋长在长安自由居住,为了求同,便于婚姻社交,谋职经商,他们首先使姓氏汉化。如昭武九姓附唐,其国人到中原者姓氏遵国号,成为康,安,曹,石,米,何,史等姓,后代继续使用。
三.中国千年姓氏变迁历程
随着历史的演进,姓氏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旧的姓氏消亡,新的姓氏产生,其
间离合演化的原因甚为复杂。民族融合是姓氏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华夏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最突出的是北魏卑族拓跋氏。他于494年迁都洛阳以后,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30年间将各部落的二音节、三音节等多音节姓氏都改为音近的汉单姓,如将拓跋氏改为元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丘穆陵改为穆氏,独孤改为刘氏,贺楼改为楼姓等等,一共改了144姓(见《通志·氏族略第六》)。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在仰慕唐化发达的生产技术以及高度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归附唐朝。例如788年回纥部落请求臣服唐王,改称回鹘。
古代有不少帝王出于开疆拓土、羁番邦的政治需要,经常向异常首领赐姓。如唐太宗曾封突厥族皇族阿史那·思摩为都督,赐其李姓。宋代有大批犹大人进入中国,按当时习惯均,大宋皇帝分别赐姓,有姓赵、李、张、高等17个姓。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湘西一带少数民族的土司勾结爪哇、琉球使臣进行叛乱,朱元璋任用归附明朝的南北疆总督哈巴十(维吾尔人)平定叛乱。因哈巴十战菌显赫,翦除国患有功,朱元璋亲赐其“翦”姓。哈巴十率军长期驻守株木山(在今湖南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其后代也在那里定居下来,均姓“翦”,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就是其后。满族入关后大量改为汉姓,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有的就意而改,例如爱新觉罗,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觉罗”为姓的意思,故“爱新觉罗”意为金
姓。也有人认为它是满语“肇姓”之意,爱新意为“肇”,觉罗意为姓,所以也有将爱新觉罗改为姓肇的。还有就音而选择姓的,譬如将爱新觉罗改为姓罗。此外,还有干脆改为德、洪的。还有将佟佳氏改为佟,马佳氏改为马。此外,有取满姓字头的谐音为姓的,例如“瓜尔佳氏”的“瓜”,与“关“谐音”,就改为姓关等等。于是满族就有老姓与新姓之分。
少数民族改姓,除了民族融合的原因,也有不少是为避难而改姓的。在中国《百家姓》里并无“出”姓,经专家学者多方研究发现,原来福建惠安县涂岭乡小填村以及仙游县枫亭乡所属的洪厝等地的2700余姓出者,是元朝太尉纳哈出的后代。纳哈出的祖先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义弟,传到第八世纳哈出时恰逢元朝灭亡。纳哈出聚兵金山,屡犯辽东,明太祖召谕纳哈出,纳哈出不服仍抗争,后打败投降封为海西候,最后死于征途中。长子察罕因罪被诛,次子佛家妈惧株连,将姓去掉“纳哈”,以“出”为姓,从此隐居惠安的涂岭、洪厝一带。
还有将少数民族姓氏简略为汉字单姓的。例如,将代北姓氏阿鹿桓简略为鹿,萨孤氏简略为萨,斛律氏简略为斛;将满族姓氏那拉氏简略为那,钮等姓氏都是汉族姓氏中本没有的。 少数民族的姓氏在逐渐汉化过程中,还不断制造出一些新的姓氏,如:银述可是金国女真族一员大将的名字,久居广西,其后代就以其开头字作姓—银。又如北魏孝文帝下诏所改的144个鲜卑姓为汉姓后,就出现不少怪姓。如叱奴改姓狼,费羽改姓羽,纥骨改姓骨,渴侯改姓纸,俟伏斤改姓斤等等。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研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组织全组成员反复学习研究课文:拟定研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制定研学子课题。课题人员分工。然后开始探究我们小组的课题。
开始以来我们全班同学听说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们一阵欢呼以为以后可以上机玩lev,但是老师把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研究姓氏文化起源的时候我们就感觉没有那么简单了,果不其然老师说每小组推选一个组长,组长选课题在班上竞争。 就这些基本没有准备了,我们这组成员全部等待我的命令,而我则等待老师的命令了。没想到我们这组所选的课题被老师选上了,我们当时就懵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毕竟当初是随便选的。老师对于我们的表情并不诧异,他走到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开始该怎么做,要用到什么资料,什么材料,都说的一清二楚将我们从迷雾中带了出来。最终我们按照知道顺利的将第一个任务完成了。
在完成任务中当然会有写小问题困扰着,比如我们组员有害羞的,还有些组员挑任务轻的完成,不过当我们各个和解商量后,我们都积极的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问卷调查法,组员都很出色的完成了它,但并不是百分百prefer,但我们还是很开心,第一次嘛不是么。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中国姓氏文化,探究周氏的由来。
当然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是同学间拉近了距离,也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要感谢我的同学和老师,谢谢你们的合作和帮助。
高一593班申请老师结题
五.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从最初的姓,到产生氏,应该能看到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过渡的变化,以及从姓
氏的多变最后统一而认识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