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一,绪论

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Geomorphology)

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系/纪 (Quaternary system/period) 物质:地球表面松散的沉积物

时间:地质历史中最新的一个地质时期,最近约2.6百万年。 记两个数字:

全新世:1.17万年 第四纪:2.588百万年 第四季的特点

1.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

2.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时期,地球两极均存在大陆冰盖,因此第四纪又称“冰川时期”。 3.海平面变化:第四纪时期由于气候的冷暖波动,发生了频繁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 4.活跃的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 喜马拉雅山每年向青藏高原推进8cm/a; ? 德国巴伐利亚地区水平运动速度达18cm/a; ? 印度大陆向喜马拉雅山运动速度约为1-2cm/a。

垂直升降运动

? 芬兰南部沿海,上升速度0.1-0.4cm/a; ? 丹麦西部沿海以0.1cm/a速度下降;

? 天山的升降为1mm/a,最大达4.4mm/a。

? 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和华北平原等的大幅度下降。

地貌学

地貌:就是地球表层的形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形,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风景是地貌发展的晚期结果

地貌学:地貌学则不同于地形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内容

? 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

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在如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地震研究 (2)环境地质 (3)工程地质 (5)找矿 (4)水文地质 (6)地质灾害 (7)建筑材料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二,地貌学基本概念

1. 地貌形态

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风景是地貌发展的晚期结果 地貌形态: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地貌的基本要素

地形面—— 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 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两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河谷: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① 高度 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

② 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一般的划分等级为:陡坡:坡角>50°中等坡:坡角25~50°缓坡:坡角<25°

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型。 例如:崩塌堆积物、坡积物、冲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坡度依次递减。 在基岩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强弱

高度 + 坡度 能反映地貌形态 高度大、坡度大---地形陡峻 高度小、坡度小---地形平缓 高度大、坡度小 —— ? 高度小、坡度大? ③地面破坏程度

割切深度:指一种地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地面切割程度:地面破坏面积的%。水域面积/总面积 切割深度 + 切割程度 = 起伏度 地貌的形态类型

与周围地貌的关系: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阶地、垅、丘)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谷地、洼地、坑、穴) 描述 + 照相 + 素描 2. 地貌的相对等级

相对等级:可分为5级:Ⅰ.巨型地貌 Ⅱ.大型地貌 Ⅲ.中型地貌 Ⅳ.小型地貌 Ⅴ.微型地貌 Ⅰ. 巨型地貌

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大陆、洋盆

形成发展始于中生代:T之前为一超级大陆(泛大陆)由于板块运动而裂解形成现代大陆和大洋

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后期破坏严重。目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地貌因受水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

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具有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括大陆架、大陆坡 Ⅱ. 大型地貌

在巨型地貌基础上进行划分。大陆又可分为山地、平原、盆地。是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地高度分类见表。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 丘陵:海小于500m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密切联系

平原: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大面积地貌组合。高度分类见表。成因分类包括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

Ⅲ.中型地貌:山地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河谷、分水岭 Ⅳ.小型地貌:河谷分为谷坡(包括阶地)、谷底

Ⅴ.微型地貌:在小型地貌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在小型地貌中更低一级的地形起伏

例如:大陆→山地→河谷→阶地→前缘 Ⅰ--Ⅱ--Ⅲ--Ⅳ--Ⅴ

地形的等级与成因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地形等级的划分,是地形成因分析的前奏和基础

地貌等级的研究:宏观观察和制图:巨、大型-Ⅰ、Ⅱ级,利用卫星、遥感的手段。微观研究和制图 在野外,从小型地貌入手,然后扩展大中型地貌 3. 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内外地质营力 基础——岩石和地质构造 过程——地貌形成发展会经历一定的时间过程

内营力 -- 发生于地壳内部、深部,即内部的物质运动

水平运动:本世纪板块运动学说,喜山板块由于南美板块的推进,始新世以来,0.33~0.27cm/y,造成喜山的上升

地壳升降:主要是新构造运动对塑造现代地貌起了主导作用,地壳升降主要形成中小型地貌

岩浆活动:岩浆上升形成火山地形,溢出的熔岩填平地形,形成熔岩高原或平原 外营力作用有2个过程 削高—— 产生剥蚀地貌 补低—— 造成堆积地貌 外营力主要来自太阳能、风能、流水、风化、冰川等能量

不同等级的地貌内外力相互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地壳的连续上升: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地壳间歇性上升: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平面

长期稳定: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抬升加快剥蚀速率

剥蚀速率增加导致地形高度降低,并加快沉积速率

地形的高程 = 构造抬升和剥蚀的平衡

? 小结

– 内营力:造成地形的高低起伏 – 外营力:产生削高补低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用营力不同、经受作用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貌形态不同。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力、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外营力,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阶段

4. 地貌的成因分类

基本成因分类(单因素分类)按形成地貌的地质作用分类

外力地貌:每种地质作用形成两种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内力地貌: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人工地貌:古运河、修大寨田、围海造田、红旗渠 内力地貌: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新构造运动直接造成地貌:N2以来,青藏高原隆起,三峡地形;

剥蚀构造地貌: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多。指已经形成的地质构造,经过外力风化剥蚀后,把其构造揭露出来

特点:必定有一大部分地质构造(折皱、断层、地层面)反应在地形面 上,构成地面的一部分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形态组合分类(多因素分类)复杂,是一种多成因分类,关键是要找出形态组合形成的主要原因,要考虑:形态特征,动力因素,地质构造基础,地貌发展史 目前这仍然是一难题,尚无统一的地貌形态组合分类方案

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 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等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概念: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任何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冲沟 坳谷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当地的气候一致。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注意:千万不能把组成地貌的岩层时代作为地貌的年代,尤其是侵蚀地貌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 沉积岩和喷出岩等成层产出的岩石,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

– 沉积物层层叠置,较老的岩层在下面,较新的岩层在上面。只要岩层没有发

生倒转,上面岩层的形成时代一定比下面的岩层新。这称为地层层序律。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接触和穿插关系

–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岩浆岩

– 一种岩浆岩穿插、贯入另一种岩浆岩,则显然被穿插的岩石形成较早 – 类似的,这一原则也可应用于一般的地质界面,如根据断裂面的穿插切割关

系判断其形成顺序

?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

–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的原理是基于放射性元素都具有固定的衰变常数(λ),

且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下的母体同位素含量(N )与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D)可以测出,这样,根据公式:

t =1/λ* Ln( 1 + D/N )

– 就可计算出该放射性同位素的年龄(t)。即包含该同位素的矿物的形成年龄,

其相当于包含该矿物并和该矿物一起形成的岩石的绝对年龄。

– 可以用来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的同位素应具备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在岩石

中有足够的含量;易于保存等条件。

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

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 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

(完整版)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一,绪论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第四系/纪(Quaternarysystem/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45d61zv86x2111f20r4n7xz5eecp00bm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