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最热词汇。
阿里云“为了无法估算的价值”将中国的计算触角伸向海外,百度首次向外界展示“百度大脑”的科技成果。
移动互联网利用人口红利带来的增长已经逐渐见顶,互联网正在进入“下一幕”智能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使全社会迎来变革性的发展。
无论是计算机行业,还是汽车领域,技术形态的成熟是一个必然的要素。
如果某个所谓的时代在技术上、硬件上没有达到产业的要求,数据库和平台都是非完整和非稳定的,时代的产业基础也就十分薄弱。
从产业的政策角度分析,当技术累积到一定层次,产业政策的出台是必然的。
为了激活云计算的发展,国务院在2015年就出台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云计算白皮书2016》等,这些政策的出现并非偶然,在其背后有很多云计算服务商多年默默的技术耕耘。
技术和政策的形态达到一定的地步,真正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否也已经达到?
等待入局者必须考虑几个重要因素:
一、目的是什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是在渠道上更接近用户);二、企业是否愿意使用(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何体现差异化);三、是否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消费者福利、管理效率)。
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肯定的答案,云计算与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契合,真正的时代大门就会开启。
大数据本身除了要有数据、采集、汇聚一定量的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处理、挖掘、分析、可视化、应用这样一整套的过程。
关于大数据的话题,基本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一是数据从哪里来;二是数据如何进行分析;三是数据如何进行商品化。
任何大数据都是以应用为主的,在未来,通过多维度、多复合的大数据的精准挖掘,最终提供出优质的商务解决方案才是最关键的。
数据的三个来源分别是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消费。
政府数据做了授权,但由于法律和其他方面的不健全,政府数据被滥用。消费者数据来源于电信、金融或类似BAT大企业,流量入口处的数据将被自动抓取,数据提供商可以提供所有维度的数据,但每一个都是局部。
数据优化商在大数据产业链里要想长久发展,必须精通大数据的模型、算法以及数据特征,同时对行业及生态要有明显的敏感性。
而算法提供商如果仅仅依赖单纯算法,未来将成为成长软肋。应用提供商最贴近客户、最熟悉客户需求,同时做的是最后的数据整合,在产业链上可能发展空间更大。
中国具有高达7.22亿的大规模网民群体,目前国内仅有3万个机柜,对比美国的3亿群体2.4万个机柜可以看出,中国的数据市场规模还远未达到平衡点,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另一个方面,由于企业客户运营模式的改革,企业的云化增加了对大数据及专业数据中心的需求。
未来云计算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将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市场红利可观,创新、服务、合作、技术将推动互联网科技企业走得更高、更远。
本文内容由北大青鸟佳音校区老师于网络整理,学计算机技术就选北大青鸟佳音校区!了解校区详情可进入www.bjaccp.com网站,学校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