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1、ACD 2、AC 3、ABCD 4、BCD 5、ADE 6、BCDE 7、ABD 8、ACDE 9、BCDE 10、ABE
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简答题
1.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11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 杜威 B. 巴甫洛夫 C. 华生 D. 斯金纳
2. 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保罗·朗格朗 B. 罗杰斯 C. 索尔蒂斯 D. 布鲁纳
3. 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 问答法 B. 发现法 C. 讲授法 D. 雄辩术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 建构主义
12
D. 新行为主义
5.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练习 B. 学习 C. 强化 D. 巩固
6. ( )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A. 上课 B. 教学 C. 工作 D. 交往
7.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测验。 A. 常模参照性 B. 标准参照性 C. 总结性 D. 发展性
8. 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A. 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B. 探讨因果关系 C. 严格控制自变量 D. 简便易行
9. 程序教学的基础是( )心理学。 A. 构造主义 B. 认知主义 C. 行为主义 D. 实用主义
10. ( )发明了发现学习法。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凯洛夫 D. 布鲁纳
1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12.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思维力 D. 创造力
1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3
14. (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
15.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16. (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 课堂教学 B. 复式教学 C. 开放教学 D. 电化教学
17.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不均衡性
C. 稳定性和可变性 D. 个别差异性
18. 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A. 性格 B. 情绪 C. 人格 D. 气质
19. 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 A. 后脑 B. 中脑 C. 前脑 D. 延脑
20. 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A. 感觉适应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转换
21. 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22. 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14
D. 热情
23.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A. 安全需要
B. 归属与爱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认识和理解需要
24. 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 A. 智力正常儿童 B. 智力超常儿童 C. 弱智儿童
D. 品德良好儿童
25.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 A. 《论语》 B. 《荀子》 C. 《孟子》 D. 《学记》
26. 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 A. 替代强化 B. 直接强化 C. 自我强化 D. 负强化
27. 先行组织策略的代表人是( )。 A. 加涅 B. 布鲁纳 C. 奥苏贝尔 D. 托尔曼
28. 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观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9. 德育
30. 绝对感觉阈限 31. 投射测验 32. 先行组织者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3.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5.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和______。
36.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归因,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______归因。
37.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______、______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8.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