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色彩构成教案(全面完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色并置,距离近会产生一种相互排斥的力,距离增加后,两色之间的排斥力得以施放,关系得到缓和,对比在改为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更易为

人们接受。同类色等距离的重复,同类色有秩序的重复能构成节奏感。

第7.6节 数量与色彩对比

数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为同一画面上究竟有多少种色彩、明度、纯度等出现; 二为同一色彩有多少类形体出现;

三为同一色彩、同类形体有多少数量。

在同一画面中,不管有多少种色彩出现,主色调不应该失落,不管画面活跃着多少种对比,主要的对比关系——色彩对比的关系不能轻易淹灭 。

数量认识的误区是认为色彩越丰富越好,越复杂越好,结构越交错越好,其实设计表达犹如语言表达,婆婆妈妈式的闲言碎语即便终于表达出

意思了也会令人生厌。

第7.7节 虚实对比

所谓虚实相生就是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重点描写与轻描淡写相结合的方法。实者就是有形的、具体的、鲜明的、突出的,虚者就是空白的、

模糊的、分散的、灰暗的、隐藏的。虚实关系处理得当,画面意境深远,有画尽意不尽之妙。 从色彩的知觉度(易见度)来看,较重的鲜明色是较实的,带灰性的明度较高的色是较虚的、隐伏的。偏青的冷色是后退的、较虚的,偏红的

暖色是前进的、较实的。对比强的色调是较实的,对比弱的色调是较虚的。

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装饰艺术,其主体部分常常是充实具体的。为了突出主体,色彩一般应配以鲜明之色,使其醒目突出,以吸引观者的注意

力。宾体部分因起陆村烘托作用,配色应有所节制,所谓露其要处而隐其全。

从色彩构成来看,面积虽然小 能量极大的最精彩的最生动的部分是依靠周围色彩对比而起作用的。倘若面面俱到,其结果反而求全而不全,画

面主体的生动性往往被掩盖和削弱了。 第7.8节 作业:

取任意画面, 进行6张调性变化的表达: 1、冷调冷暖对比 2、暖调冷暖对比 3、纯调构成 4、浊调构成 5、明调构成

6、暗调构成

要求:冷暖调表达准确,颜色组合不少于4套,画面生动、整洁、精致。 小蚂蚁 发表于 2007-2-28 16:36 8

第8章 色彩的象征性与联想性及色彩情感的心理构成训练 中国的色彩艺术

第8.1节 中国的色彩观分类:

在中国古代色彩艺术的历史中,有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一条宫廷士大夫的色彩艺术,一条是民间的色彩艺术,这是中国色彩艺术发展的两条

主线。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色彩语言、品格和构成形式,还有着根本不同的色彩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观。 第8.2节 悠久的色彩文化

色彩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最早的色彩概念是黑、白、红三种颜色。我国新石器时代著名的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以彩陶为特征。到周秦时期,我国已形成以“玉帛”为中心的灿烂的色彩文化。《周礼?大宗伯》称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淙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漳礼南方,以白晓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用各色各样的

玉器来祭天地四方,祈求幸福,说明玉本身就是吉祥之物。古代人的色彩概念来源于实际。因此,以蓝色代表天,以黄色代表地,以青、赤、

白、黑分别代表东、南、西、北,或春、夏、秋、冬是很自然的。后来又把青、赤、白、黑、黄五色与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联系起来,使色彩

理论成为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

第8.3节 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和美学思想 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体系——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五色相匹配,金、木、水、火、土与白、青、黑、赤、黄相对应,并将色彩赋予

一定的文化内涵。五色与五行结合,原因有三:

1、五行是产生万事万物本源性的五种元素,而五色是色彩的本源之色,是一切颜色的基本元素,悟性结合生百物,五色结合生百色,五色论完

全符合五行论的理论。

2、五行与五色相匹配是出于维护礼制、建立社会礼仪规范的需要。

3、五色为五行的象征,是天地四时万物本身色彩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

五方正色又分别指五方和四时,五方表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东方谓之青(青龙)为木主春,

南方谓之赤(朱雀)为火主夏,西方谓之白(白虎)为金主秋,北方谓之黑(玄武)为水主冬,中央为土,黄色。由于阴阳五行的思想向社会

个方面引申,大大扩展了他的文化内涵,因此,与日常社会密切相关的色彩被纳入阴阳五行的规范就不难理解了。

8.3.1 儒家色彩观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崇尚中庸之道,重视伦理道德。

儒家色彩观强调“礼”的规范和“仁”的意义,极力维护周是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位正色,其他色为间色,并赋予其尊卑、贵贱等

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的上下级关系,不得混淆。儒家不仅富裕色彩伦理道德的意义,同时也肯定了色彩的美学价值。主张“文质彬 彬”,文即文采,外部装饰的形式美,质即实质,内部的精神内容美,彬彬即配合适宜。 “比德“是儒家色彩美学思想的另一个主要特色,有起深刻的意义。所谓“德”,即政治、伦理、德行、品德等,“比”即从不同的角度联想

和想象自然与人之间形、性的类似或相似。在现代色彩理论的研究和实验中发现,色彩不仅能引起人们大小、轻重、冷暖、进退、远近的心理

物理感觉,而且是人们纯真、贞洁、热情、喜悦、激动、欢乐、卑鄙、可耻、悲伤、痛苦、庄重、安静、指挥、希望、和平、青春等等情感的

象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比德”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色彩研究的意义。 8.3.2 道家色彩观

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创立的以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的思想以老庄的自然天

道观为主体,他们对于艺术的态度不同于儒家,儒家肯定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将艺术于礼乐相结合,而道家与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的“非

乐”观点相接近,否定艺术 。 老庄在否定艺术美的同时,又发现和肯定了自然之美。道家对自然美的认识比起儒家将自然的审美束缚于伦理礼仪之下见解,显然有了一大进 步。

由于道家在物质生活上强调"寡欲”和淡泊无为的思想,所以道家“无色而五色成焉”、“澹然夫极而众美从之”。(《刻忌》)的色彩主张

体系在艺术上,就是追求无色之美,以无美之感为最美,所谓“至音不问”,“至言不文”,“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庄子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天地》)道家崇尚自然,反

对雕琢,反对五彩。道家“无色而五色成焉 ”、“澹然夫极而众美从之”。(《刻忌》)的色彩主张体系在艺术上,就是追求无色之美,以无色之感为最美。道家的“道法自然”,回归

自然,返噗归真 ,追求自然色彩的平淡素净之美的色彩观对中国绘画色彩观,特别是对文人画家的色彩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主张“玄学”,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的色。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

墨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从中国早期的绘画如彩陶纹饰,战国的帛画和漆画来看,黑色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韩非子?十过》载:“尧样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而材之,削锯修之,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官以为食器??舜祥天下而传之于禹,

禹作为祭器,墨涂其外朱画在内。”

至唐代后期及至五代水墨山水画的出现,黑色的运用已日趋成熟,并将墨的作用提到了各色之上。 唐王维云:“画道之中水墨为上。” 唐代张彦远云:“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

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在中国绘画从重色彩到重水墨的转变过程中,道家以及禅宗、阴阳学的哲学思想和推崇黑色的色彩观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8.4节 西方近现代画派的思想观 8.4.1 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观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著名的光学实验揭示了色彩的秘密 。 汤姆?扬门.(T.young)于1807年发表色光三原色论。 歌德于1801年发表《色彩论》,

勃鲁斯特在1831发表色料三原色论,

谢弗勒尔(M.E.Chevereul)于1835年发表《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法则》,

马克斯威尔(J.C.Maxwall)于l 857年发表光的电磁波学说并做色彩空间混合实验的旋转盘。

上述色彩科学的研究成果,使画家们在视觉色彩认识方面开拓了崭新的视野,印象派绘画正是在这样的色彩科学背景下产生的。

在绘画艺术上的表现力(代表画家有莫奈(Claude Monet)、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西斯莱(Altred

Sisley)、雷诺阿)(Pierre Auguste Penoir)。

其中莫奈被称为“印象主义之父”,他以牛顿的色彩科学理论为依据 ,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传统的色彩观念,不顾保守势力的冷嘲热

讽,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写生方法,运用太阳光谱所呈现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色相去真实地表现自然界瞬间的

光色幻变现象,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景物。 印象派反对“固有色论”,认为“色彩是光之子”,主张用色彩去表现光的相互作用,反对直接使用黑色,突破了明暗对比的古典主义绘画手

法。

8.4.2 新印象主义

正当印象主义方兴未艾之际,印象派产生了两种艺术风格,其一是以机械唯物论为思想基础的“新印象主义”;其二是强调发挥个性的“后印

象主义”。

修拉(Georges Seurat)是新印象派画家的创始人,他利用物理学家谢弗勒尔和马克斯威尔的色彩学理论,以光的加色混合代替颜料的减色

混和 ,为了不失自然光彩,用纯色的细微圆点,一点一点地排列起来,让观者通过视觉来完成色彩之间的混合。如果把画放在一定距离之外,

色彩空间混合的作用就显示出来,后人称这种方法为“分色主义”,也称为“点彩派”。 后期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有塞尚、梵高和高更。他们都是印象主义的同时代人,而且也参与印象派沙龙展,但是他们的作品更加强调表现个

性,绘画手法概括,色调细、强烈并带有装饰性。

塞尚的信条是“借助了色彩的配合的帮助而表达出来的是那种体积的探索”。他所描绘的静物、风景,只是用夸张的笔触,鲜艳而单纯的颜色

,具有浓厚的形式感和装饰趣味。塞尚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形、色、节奏、空间的探索,企图借助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赖明暗效果表现体积。他

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因此,备受立体主义、野兽派、现代派画家的推崇,破奉为“现代绘画之父”。

梵高受印象画派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很大,先期作品用点彩画法,后来改变用单纯强烈而明亮的色调,以粗扩有力的帐线条,凸起跳动的色块

表达其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狂热的情绪。他的画风对后来现代派绘画影响颇大,尤其为“野兽派” 和“表现派”所取法。

高更 ,反对现代派绘画那种“纯客观主义” 的画风,认为色彩应当用得和谐,而不是完全真实,画家应作色彩的主人,而不是纯粹地模仿自 然。他的作品中似乎随心所欲地摆布色彩,但是画家笔下的每一块色彩无不是情感的抒发和

色彩构成教案(全面完整)

色并置,距离近会产生一种相互排斥的力,距离增加后,两色之间的排斥力得以施放,关系得到缓和,对比在改为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更易为人们接受。同类色等距离的重复,同类色有秩序的重复能构成节奏感。第7.6节数量与色彩对比数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为同一画面上究竟有多少种色彩、明度、纯度等出现;二为同一色彩有多少类形体出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zzg97d6656c4rp7pop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