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自信心只有在取得成功时才会获得 C.只要有自信,就能有创造
B.自信心时先天形成的
D.老师的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24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惩治腐败只是党中央的责任 C.惩治腐败需要公民积极行使执法权
D.只要党和国家强力反腐,就一定能根除腐败现象
25 . 请看漫画,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 )
A.在集体中,只要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集体就会有无穷的力量 B.在集体中,一个、两个的人不出力,无关大碍
C.一个集体有没有力量不取决于人员的数量,而取决于人员的年龄 D.集体中只要有一个人不肯出力,这个集体就一定不是优秀集体
26 .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和追求,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下列体现出这一境界行为的有
①晓晓同学报名加入了深圳义工队伍 ②欣欣对朋友很好,朋友的任何要求她都答应 ③青峰同学为了办好黑板报午饭也不吃 ④梅梅同学每天到校后,主动打扫教室
第 6 页 共 10 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互联网时代,我们对网络“一网情深”。面对学校出台的“不准把手机带入学校”这一规定,我们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 学校是一个大的集体,这个集体的某些规定与我们的个人意愿发生矛盾或冲突的原因有( ) ①国有国法,校有校规
②学生与学校、班级管理的需要不同
③学生与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 ④中学生不成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8 . 面对学校这一集体的规定,作为学生的我们,正确的态度是( ) ①理解学校规定的合理性 ②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 ③极力反对
④服从、配合学校的这一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 . 北京市各中学积极响应市教委“四个一”活动号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参观活动,下表是参观的场所和一位同学在参观中的感受: 参观场所 参观感受 看着国旗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旗杆,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我心底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天安门广场升旗 抗日战争纪念馆 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看到中国军民奋勇抗战的史料图片,我充满崇敬之情 第 7 页 共 10 页
国家博物馆 看着一件件见证历史的展品,感受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感到特别自豪 首都博物馆 在参观时和同学大声地说笑着谈论一件展品,被老师批评,我感到很愧疚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①上述同学的体验都是一种健康的情感体验 ②情感体验是丰富的、复杂的 ③负面情感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④该同学在参观中受到了教育和熏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0 . 一位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目光总是在寻觅他的身影,心总是随着他时起时落,不知不觉中,我的成绩下滑,与其他同学交往减少。但是我最终战胜了自己,没有成为情感的浮虏。这说明
①这位女生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朦胧的情感 ②这位女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 ③这位女生成长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 ④应拒绝异性友谊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二、辨析题
31 . 背景材料 看了电影《战狼Ⅱ》,为强大祖国骄傲、自豪的感觉让小明兴奋莫名,做事特别有劲;而看完电影《二十二》,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却让小明有点胸口喘不过气来,连续好几天他都觉得很难受。因此,小明认为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创造和传递美好情感,拒绝负面情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小明的观点。
三、简答题
32 . 材料一:“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可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史稳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位
第 8 页 共 10 页
古代官吏知耻知足知止的形象跃然纸上。
材料二:电影(焦裕禄》中有这样的镜头:焦裕禄一到兰考,正值无数灾民“大速亡”。 此情此景,使这位断上任的县委书记百感交集,他对县委一班人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着耻和痛心。”正是这位有着“知耻”之心的县委书记,抱病带领全县干群奋力科搏,终于征服了风沙、盐碱和洪涝这三大灾害。真可谓:“知耻者,近乎勇。”为官知羞,惠及于民。
(1)青春的我们需要“行己有耻”吗?为什么?
(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对青存的我们有哪些作用呢?
(3)“行已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青春的我们应怎样做一个“行己有耻”的人?
四、分析说明题
33 . 关注集体
材料一:漫画《就这个看的清楚》
材料二:
(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教材知识谈谈你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 (3)你心目中的美好集体是怎样的?
第 9 页 共 10 页
34 .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某市女子万某因造谣当地禁止私家车出行,引起社会恐慌,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
(1)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评价万某的行为? (2)请你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万某提出忠告。
材料二: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在城区摆设摊点、聚集闲转,给疫情防控造成了一定隐患。因此有人认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靠法律,不如靠自己。”
(3)请你运用法律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