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植被并非影响地表径流的唯一因素
①年降水量是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重要因素;②流域面积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③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④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时,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会减少;⑤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量影响大;⑥人类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
26.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一般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海区的暖流水温高。
27.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索马里沿岸夏季的上升离岸流受西南季风影响,从低纬流向高纬,属于寒流。
28. 自然灾害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许多考生分析问题缺少“一分为二”的观念,对“灾害”产生的影响分析不透,特别是对其一些有利的影响没有足够重视,如台风可以降温并带来降水,缓解伏旱天气带来的干旱,火山灰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29. 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的增长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30. 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人口增长速度降低,但只要人口增长率为正值,就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
31.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移动,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32.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资源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33. 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
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市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大。 34. 农业区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方面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变化特点 比较稳定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变化较快 等 35. 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产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如北京、上海附近的牛奶生产企业。
36. 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产生的废弃物较少。37.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
城市化水平主要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
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总体上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38. 城市中心并不都为商业区。
现代化的大城市中心区域一般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但并不是所有城市中心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例如,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中小城市的中心为行政区,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历史文化古城,如北京市受古代皇权的影响,其中心为故宫(古代行政区),现在为旅游景区;许多生态城市的市中心为绿地公园。
39.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企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HT]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地区中心城市人口减少。逆城市化与郊区城市化一样,都是城市化扩展的形式,不是城市化的衰退。 40. 以桥代路并非都为了节约耕地。
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往往会以桥代路,但要注意以桥代路并非都为了节约耕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哈大高铁以桥代路的目的除了节约耕地,还有防止地基冻胀、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减少与其他道路的平交等;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地基冻胀。 41.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多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而产生。 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42. 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荒漠化除了包括土地沙漠化外,还包括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等。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不当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沙漠景观。 43. 不能片面认为产业仅仅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地价便宜的优势,同时又能占领当地市场,减少产品运输费用。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为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 44.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则可以有效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问题,但是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
45. 地理信息技术、“3S”、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技术≠“3S”。“3S”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主体部分,但不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全部。除“3S”以外,地理信息技术还包括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等技术。
(2)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还包括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知识改变命运!河南天星教育一家致力于教育图书出版及提供教育信息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地处中原腹地,情系亿万学子,1998年成立至今始终在“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不懈努力”。公司目前业务范围涵盖教辅书出版、课外书出版、数字出版等领域,产品覆盖小初高K12学段,图书品类包含讲解、练习、中考备考、高考备考、课外阅读等类别,《金考卷》《试题调研》《教材帮》《一遍过》《疯狂阅读》读者遍布全国,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