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美学概论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第五章 (一)悲剧

一、悲剧的历史发展 1.悲剧的起源

古希腊人在祭祀酒神和农神的祭祀仪式上,表演歌舞,悲叹地吟唱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尘世遭受的苦难,赞美他再生,即“酒神颂”,这是古希腊悲剧的雏形。 2.古希腊时期——命运悲剧 3、文艺复兴时期——性格悲剧 3、启蒙时代——社会悲剧 4、19世纪末——存在悲剧 二、悲剧理论的发展

1.亚士多德——过失说和净化说 2.黑格尔——冲突说、永恒正义说 3.尼采——酒神精神说

(1)悲剧的本质:酒神精神。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本能和混沌,在活动中,人们打破一切禁忌,冲破一切规范,把原始本能和生命意志的洪流释放出来。

(2)悲剧快感的根源:在个体原则的毁灭中,人的生命回归到集体的生命洪流,因此又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狂喜,尼采称之为“ 形而上的沉醉” 。

(3)尼采悲剧观的价值:开始从个体生命生存的角度来思考悲剧,为悲剧注入了个体价值。 4.马克思、恩格斯——新旧力量的对立 5.雅斯贝尔斯——存在悲剧观 三、悲剧的定义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特指一种悲剧性冲突,也就是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矛盾的结果是主体遭到了毁灭。但这种毁灭只是肉体意义上的,主体所代表的精神却得到了弘扬。它给人的美感不仅是悲而且包含着振奋感和昂扬感。

四、悲剧的美学特征 1、人物遭受不幸

悲剧人物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普通人,一般性格具有正面素质; 悲剧的结局必须是人的严重苦难(不幸、痛苦、失败、毁灭等)。 2、悲剧具备冲突过程 “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 冲突的结构:冲突的有限性——有限性的冲突者的毁灭——在冲突者的毁灭中所显示出的更高的超越性

冲突要具备完整性:悲剧事件要有头有尾,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必须有一定的“长度”,即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有完整的悲剧冲突过程。

冲突要具备战斗性:指主人公的悲惨、悲哀、痛苦、死亡的命运给观众带来无限的伤感,使人震惊或畏惧,进而在悲壮中奋发精神,激励斗志,化悲痛为力量,向着自由王国奋进。 悲剧三要素:抗争、行动、毁灭 抗争是悲剧的主调。抗争内含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和道德属性。悲剧主人公面对强大的敌对力量,不因自己弱小而怯怕,也不因可能的悲剧结局而退缩,表现出正义、善良、弱小面对邪恶、不义、强大时的大无畏勇气。 行动是抗争的具体化。 毁灭是行动的结果。这种结果必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旧势力造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

'.

.

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真实和本质。 3、悲中带有“卡塔西斯” 悲:鲁迅:“悲剧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给人一种压抑、恐怖和苦痛。尤其当这种“毁灭”是一种不可避免、不可改变的结局时。在悲剧感中,最基本的体验,就是这最初的、但也是最深切的悲痛。 “卡塔西斯”:即净化作用。 (1)安全感:卢克莱修:“当风浪搏击的时候,从海岸上观看别人的痛楚是一种快乐。”“在悲剧中可以感到恶,但与此同时,无论它多么强大,却不能伤害我们,这种感觉可以大大刺激我们完好无恙的意识。” (2)优越感:桑塔耶纳:“我们可能感到这是灾难,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这灾难虽然很大,但毕竟不能触及我们,这一念就格外刺激起我们自己的安全感。”

(3)情感的宣泄:将自身不幸,将自身生活中积累的哀怜和恐惧,投射到悲剧人物上,通过投射,宣泄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压抑感,获得“舒畅的松弛”,从而得到净化,即情感上的解脱。

(4)崇高的超脱:悲剧尽管激起恐惧,但使人感到振奋。暂时的恐惧之后,人会受到激励和鼓舞,能够唤起人的惊奇感和英雄气魄。朱光潜:“在悲剧观赏之中,随着感到人的渺小之后,会突然有一种自我扩张感,在一阵恐惧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

——无论是生理上的宣泄,还是情感上的净化,或者是精神上的超脱,悲剧快感都是从最初的恐惧、哀悯和痛苦,转向一种解脱的快感。

(二)喜剧

一、喜剧理论的发展 1.亚士多德——鄙夷说

《诗学》中揭示了滑稽、喜剧与丑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对丑、滑稽的摹仿而产生的喜剧性效果,是喜剧的主要特点。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喜剧所模仿的对象较我们低下。但所谓低下,并非全指凶恶。可笑性只是一种丑。”

理论特色:鄙夷说抓住了“可笑者”和“发笑者”的喜剧结构关系,但真正的鄙夷却不一定能产生喜剧的笑。

2.霍布斯——突然荣耀说 3. 康德——预期失望说 4.柏格森——生命机械化说

5.弗洛伊德——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6.马克思——历史丑角说 二、喜剧的定义

所谓喜剧,就是以智力性因素为基础,对生活事物与艺术对象中本质与现象、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之间的错位或乖讹的发现与揭示,并通过顿悟式的笑来完成对不合理因素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从而引人发笑来鞭策丑,征服丑,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优越胜利,最终达到对自我进行肯定的重要美学范畴。

只有把“笑”的完美形式和深沉严肃的内涵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喜剧艺术。 三、喜剧的美学特征 1.以“笑”为标志

喜剧的笑是人与对象在性质上不平等的结果,是人明显地觉得对象低于自己,是自己取笑的对象;

'.

.

喜剧所引发的笑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笑,而是具有了深刻的社会理性内容,是自我高于丑陋的一种理解与顿悟;

它来自于对生活真相和事物本质的洞察,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道德批判性。 2.以“可笑”为内容 亚里士多德:“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的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 柏拉图:“不美而自以为美,不智而自以为智,不富而自以为富,都是虚伪的观念。” 鲁迅:“喜剧就是把人生虚伪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可笑者——笑者 笑者对可笑者的超越 ——喜剧的本质

喜剧是在超越过程、向新境界进发的过程完成后,回眸看自己过去所形成的轻松态度,是超越自身的限度、缺陷后所形成的境界。因为已经超越,所以可以笑。是超越后的轻松和欢快。 “笑”与”可笑“的种类:

(1)意识到差错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差错。

——对知道何为偏离而不由自主发生的偏离,笑主要是善意的幽默。 (2)意识不到自己的差错,而把差错作为正常的东西展示出来。 ——对不知道偏离而把偏离作为正常进行,笑主要是善意的戏谑。 (3)明知自己的差错却要掩盖自己的差错,甚至炫耀自己的差错。 ——对明知偏离而掩盖或炫耀自己的偏离,笑主要是犀利的讽刺。 3.以“悖谬”为形式

以内容与形式的不和谐以及表面与实质的悖谬,产生滑稽可笑的效果。 (1)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从喜剧人物看,主人公往往表面上一本正经,而实质上非常庸俗。人物性格往往乖谬错讹、自相矛盾,多有愚行和丑行,却又自炫为美,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2)喜剧冲突的荒诞性

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来看,多为无价值的以有价值自炫,并在自炫中暴露渺小和可笑,由此造成喜剧冲突的荒诞性。 (3)艺术的讽刺性

能带给人喜剧感的艺术作品多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对主人公的缺陷和背谬行为给予极度夸大,从而产生了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

从艺术表现手段看,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往往采用夸张、反差、对比、误会、巧合、偶然、意外、怪诞、变形、拼贴等设计笑料的手段,具有艺术讽刺性。 (4)语言的风趣性

从语言运用上看,显得俏皮、夸张、诙谐,具有语言的风趣性。

'.

美学概论知识点

.第五章(一)悲剧一、悲剧的历史发展1.悲剧的起源古希腊人在祭祀酒神和农神的祭祀仪式上,表演歌舞,悲叹地吟唱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尘世遭受的苦难,赞美他再生,即“酒神颂”,这是古希腊悲剧的雏形。2.古希腊时期——命运悲剧3、文艺复兴时期——性格悲剧3、启蒙时代——社会悲剧4、19世纪末——存在悲剧二、悲剧理论的发展1.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zfj892jaq1wxgu8k8be9y6ym8c7hv00mt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