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共5题;)
1.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标志是指( )
A. 铁农具和牛耕 B. 选种 C. 深耕细作 D. 治虫害 2.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农业产量的提高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干农活如果“手无寸铁”是件难事,在我国铁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加入到农业生产中的?(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5.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B.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C. 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开始被使用 D. 与一些诸侯国的改革有关
二、王室衰微(共4题;)
6.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为了便于研究这段历史,史学家将它划分为两个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 )
A. 西周时期 B. 商周时期 C. 战国时期 D. 春秋时期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8.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
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分封制有所动摇 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9.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 铁制农具的使用 B. 外族入侵 C. 诸侯争霸 D. 国人暴动
三、诸侯争霸(共5题;共15分)
10.“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 B. 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
C. 楚国兵力非常强 D. 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开始瓦解
11.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 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 诸侯国的数雄越来越多 C.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12.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经济发展 D. 新经济秩序确立
1 / 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13.春秋时期有众多的霸主,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14.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A. 晋文公 B. 楚庄王 C. 齐桓公 D. 秦穆公
四、材料探究(共4题;共58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3)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①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世纪·周本纪》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3)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或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4)除了桓公外,晋、楚、秦先后称霸的国君分别叫什么?
2 / 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3 / 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A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越,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均属于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铁犁牛耕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2. D
解:战国前期,伴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战国前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农业生活,当时铁器和牛耕得到大力推广,是考试的易考点。 3. C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商朝、西周是使用青铜器;战国在春秋之后;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最早的冶铁技术,春秋战国铁农具得到推广。 4. D
解:根据材料可知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即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收益的增加。D项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是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 C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一些诸侯国的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选项ABD的描述是正确的;而在春秋时期,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而不是开始使用。因此描述错误的是选项C。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二、王室衰微 6. D
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 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因个诸侯国连年相互征战而得名,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东周的起止时间。 7. A
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可知,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地位和权势的衰弱,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因此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A正确。BCD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A。
【点评】历史特点类,考查春秋战国的政治特点,东周时期后期分封制瓦解,诸侯不再听服于周王,王室
4 / 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衰微,诸侯争霸。 8. C
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制时代,铜鼎不但是王权的象征,而且各级奴隶主贵族也因等级不同,使用铜鼎的礼数也不同。使用鼎的多少,是有严格规定的。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这体现了诸侯僭越了天子之礼。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一道史论结合很好的题目,它用第一手资料(出土的文物)印证了——动荡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情况。此题重在理解和记忆。 9. C
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这些诸侯国之间竞相争霸。A项铁制农具的使用不能体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不符合题意;B项外族入侵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受到外族入侵,不符合题意;C项诸侯争霸能体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符合题意;D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不属于春秋时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诸侯争霸 10. D
解: “问鼎中原”指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说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CD.、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楚国实力非常强大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CD。A项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楚国兵力非常强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开始瓦解是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五霸,旨在考查运用所学对材料理解的能力。 11. B
解: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经过争霸战争之后,诸侯的数量越来越少。B项诸侯国的数雄越来越多表述错误,因为春秋争霸战争,以强吞弱,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实现了局部统一,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 12. A
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的社会特点。故正确答案为A。BCD不能从成语中反映出来,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点。注意掌握成语的来历等知识点。 13. A
解: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周武王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不是春秋五霸的霸主,BCD选项排除,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春秋争霸的准确把握,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14. C
解: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从而使齐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