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或生活体验理解词语,品味词语内涵。
3、联系课文理解文章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的深刻含义,品味作者用词的巧妙。 4、通过朗读,感受民谣及孙友田语言的美,受到情感的陶冶。
2. 教学重点/难点
1、亲近语言,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和怀念。 2、品味语言,体会夏夜美妙的内涵,感受民谣的魅力,体会母亲启蒙的巧妙
3. 教学用具
ppt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出“启蒙” 1、认读词语 (1)生字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读——上课之前我们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谁来当今天的词语“小勇士”?)
【ppt出示】:篱笆 时辰 洗澡 搂着 凤凰 割荆草 筛大米 花轿 红帐子 (2)多音字
师:这两个词语能读准吗?
【ppt出示】:莲花落 混沌
2、品析词语
师:学习词语也像品茶一样,要细细品味,联系你的预习和生活体验,用心品味这四个词语,你品出了什么? 预设:
生1:说“月光”——读着月光觉得夜晚特别美丽??【师点评】 生2:说“搂着”——读搂着心里觉得暖暖的/ 很幸福/被搂的感觉很温馨??师:那你就暖暖地读它/那你就幸福的读它。
生2:说“混沌”——读混沌心里很慌、很害怕,觉得没有知识很可怕的??带着你的这种体会读。
生3:说“豁然开朗”——读豁然开朗我心情很舒畅,很高兴。因为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把你的这份喜悦读出来。
3、同学们,由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其实就是题目中的——启蒙。课文中是谁给予谁启蒙呢?(母亲给予儿子)母亲又给予儿子哪些启蒙呢?孙友田在文中用了一段话说了出来,有信心找到它们吗?(有——)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第10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到它们,轻轻地把它画下来。
4、看到你们端正的坐姿,信心满满的神情,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找到了。谁说? 生汇报最后一段【ppt出示】
5、不识字的母亲又是用哪些方法来完成对我的启蒙呢?【相机板书:吟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
二、研读文本,感悟“启蒙” (一)学习民谣,体味“启蒙”
1、母亲为我吟唱了哪些歌谣?赶紧找出来领略一番吧!【生找出自由读一遍】 【ppt出示两首歌谣】找一生读,另一生评价【如果读得好,可引导另一生挑战】
师:读得真好!读歌谣就应该这样读!自己再慢慢地读一下,边读边想象一 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1 :我看到了皎洁的月亮,看到了母亲把楼门打开了,正在洗衣服,衣服洗得特别白??【师评价】
生2: 我看到了娘俩坐在月亮船上,飞了很久的路到了云南。还看到一只美丽的凤凰,并且随着凤凰的摆头,他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楼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适当点评】
2、俗话说“曲由心生”,这些来源于民间的民谣反映了劳动人民怎样的心声呢?自己用心读读这两首民谣,你读出了什么?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书上。 预设
生1: 从第一首我读出了劳动人们的勤劳。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借着月光洗衣服,这是多么勤劳啊!【师:这是在把勤劳这个优良传统传给我们。)】 生2: 从第二首我读懂了我们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师:这些民歌浓缩了这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了解了劳动人民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信它们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这些民歌真美!真想听听母亲是怎么吟唱的。你们想不想?(像??)那就闭上眼睛。让我们回到院中的干草堆旁,依偎在母亲怀中,去听一听她的歌谣吧。【放母亲吟唱民歌的MP3】 4感悟歌声的美妙,深化“启蒙”
(1)你觉得母亲唱得怎么样?(很美?)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这歌声(美妙动听??)在孙友田心中,这歌声怎么样呢?【出示第四自然段】点名读 (2)师:在儿子眼中,这嗓音像——(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 沐浴过三月的和风,我们知道它是轻柔的,是( ),是( )??【师指着“三月的和风”说:让我们感受到和风的?? / 让我们感受到和风的??】
欣赏过溪中的流水,我们知道它是( ),是( ),是(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小溪的流水” 】
来,我们一起读出风的( ),读出水的( ) 【生读这段话】
(3)理解“芳香”
师:注意到这个词了吗?【ppt强调 “芳香”】在老师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看到它以为孙友田搞错了,但细细品味,发现是我错了。这个词用得十分妙,你觉得呢?它又妙在哪呢?生思考片刻回答。 【答不出来引导:芳香是用来修饰花朵的气味的,它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用它形容声音,是说声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