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影响 2.师生关系表现在人格上的特征是()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思想交流关系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所强调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5.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启示教师应该() A.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B.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D.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动机 B.社会交往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10.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1.学生采用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记忆课文内容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 A.自主感对羞怯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就撤除对他的惩罚。这是()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14.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15.采取跑步、大声喊叫,甚至痛哭一场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是() A.松弛训练法 B.心理置换法 C.改善认知法 D.合理宣泄法
16.幼儿识记“小兔”的图片比识记词更容易,这是因为他们的记忆特点是() A.意义记忆占优势 B.机械记忆占优势 C.抽象记忆占优势 D.形象记忆占优势
17.1840年在世界上创办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8.幼儿知道了5+2=7,不经过学习就不能导出7-5=2,说明他们的思维具有() A.经验性 B.自我中心性 C.不可逆性 D.表面性
19.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是() A.民主管理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科学研究权
2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有() A.复杂性 B.连续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E.示范性
2.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教育目的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法的研究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4.我国学校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计划 E.教案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方针 B.国家的教育目的 C.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学生的发展目标
6.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生理自我 D.自我监控 E.心理自我
7.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A.活动的目的任务 B.间接兴趣 C.坚强的意志 D.言语命令 E.合理组织活动
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E.认知内驱力
9.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有()
A.工作对象的幼稚性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D.工作手段的示范性 E.教育效果的滞后性
10.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主要有() A.肺活量 B.身高 C.体重 D.头围 E.胸围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1.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
2.“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 3.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 ()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5.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
6.教师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7.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一般每天不多于两个小时。 ()
8.幼儿对自己做错事感到内疚的情感是理智感的体现。 ()
9.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公共财产。 () 10.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 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2.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3.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9分,共25分)
1.李老师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她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成长,也能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因人施教。淘淘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可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上课。于是李老师就利用其好奇心特别强的特点,通过课前与小朋友做游戏来吸引淘淘的注意力,当淘淘加入到游戏活动中时,就及时在班上表扬了淘淘。由此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上课的兴趣。为了促使家园教育同步,她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老师多次被评为幼儿园优秀教师。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青年教师丁某为了备考研究生,向学校申请辞掉班主任工作,学校考虑到临时更换班主任不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没有批准他的申请。丁老师认为学校不支持他报考研究生,便对班主任工作消极懈怠。当班上一名学生突发疾病时,由于他没有及时处理,致使该患病学生因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而造成视力严重下降。学校也为此没有同意其报考研究生。
请运用教育法规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3.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量的多少明显影响到阅读能力的高低。但是当掌握的词汇量达到3500~4500的时候,就会出现约8个月左右的滞留时间;达到6500~7500时,就会出现约12个月左右的滞留时间;当词汇量达到了9500~10500的时候,平均滞留约18个月。也有人曾经研究收发电报中动作技能的进步,结果发现,在收发报练习15~28天之间,成绩一度停顿下来,虽有练习,但成绩却不见提高甚至下滑。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六、作文题(本大题共30分) 材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教师角度出发,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800~1000字。
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A【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具体表现在:(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C【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4.C【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题干所述内容是这一原则的典型示例。
5.B【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6.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7.C【解析】题干译文: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即指教师与学生应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8.A【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9.A【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题干中的“好之”“乐之”描述的就是内部动机。
10.A【解析】原型指那些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智力活动的原型是对一些最典型的智力活动样例的设想。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
11.C【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12.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6~12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养成乐观、进取和勤奋的性格;反之,如果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13.B【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中的“撤除惩罚”属于负强化。
14.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题干的描述属于下位学习。
15.D【解析】当人受到不良刺激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应让不良情绪充分得以宣泄,通过合理的宣泄来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平静。宣泄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如大哭一场或自言自语,以发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满等。
16.D【解析】幼儿的具体形象记忆优于词的抽象记忆。
17.D【解析】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幼儿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18.C【解析】不可逆性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不可逆性,即单向性,指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
19.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简称管理学生权。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