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1框学习伴成长教案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1框

学习伴成长教案新人教版

课型 新授 第 一 课时 课题 第二课 第1框 学习伴成长 教学 目标 1.理解学习的含义,明白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可学习。 2.理解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终生学习的能力。 3.学习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 重难 点 教法 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对学习的认识。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法 教 学 设 计 一、查学诊断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有目的的进行教学。) 教学难点学教具学具准备 二次备课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二、示标导入 1、学生观察象形字“学习”,并回答问题: (1)你认得这两个字吗?在你看来,1-7各表示什么意思? (2)你们共同认可的解释是什么? 2、仝正国([tóng]同“同”。姓氏。)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3年苦读、3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2014年1月4日,65岁的仝正国第3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位高龄考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而努力,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课件展示什么是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案例中感受学习是种享受,更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宋体 小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 3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导学施教 1、“探究与分享”(教材P15),要求同学对下列几种情形一一作出判断。 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 ·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 ·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喝倒彩,他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同伴一起聊天。 教师: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探讨,我们对学习有着怎样的认识呢?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吗?为此,我们进行一场辩论。 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发现、探究、感悟和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发现、探究、感悟和体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为学习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2、“探究与分享”(教材P17)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列举事例说明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并针对下列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代表交流发言,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提出问题:(1)每个人都要学习吗? (2) 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3、“探究与分享” 1)你想过自己为何而学吗? 2)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探问对方,并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追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认识到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帮助学生初步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四、练测促学1 2014年9月15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全民终生学习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促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环境,促进全民学习、终生学习。之所以倡导全民终生 学习,是因为( ) (1)终身学习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要 (2)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 (3)学习与生命发展同步,学习能不断造就自己 (4)终生学习,能不断充实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 3

A(1)(2)(3) B(2)(3)(4) C(1)(3)(4) D(1)(2)(3)(4)2、仝正国55岁上高中,60岁终圆大学梦。她两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却都遗憾落榜。2014年,65岁 天津“奶奶大学生”仝正国第三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研究生梦。他坦言:“我考研不是为了拿文凭,就 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仝正国的逐梦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 )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2)学习是轻松愉快的,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3)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4)终生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观念和行为习惯A(1)(2)(3)(4) B(1)(2)(3) C(1)(3)(4) D(2)(3)(4)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五、拓展延伸 今后你打算如何学习?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新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打开学习之窗”,努力学习吧! 板 书 设 计 打开学习之窗----正确认识学习 学习伴成长 学习点亮生命----学习的重要性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 / 3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1框学习伴成长教案新人教版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1框学习伴成长教案新人教版课型新授第一课时课题第二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z8is45mcq3cwgi893aj3uh255c6he00c8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