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教学反思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本节课内容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是语言凝炼的精华,用字不多,却寓意深远。授课中,我引导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互相自由交流,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写人、状物、写景,同时学生还发现有些古诗每句都表现不同的内容或场景,我适时的提问:如果让你表达诗的绘画,你能不能只用绘画的形式,让我们领悟到画的是哪首诗? 这样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请学生充分畅谈后给予归纳: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面主体,着重描绘;状物类的也是如此;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这样,不同的构图形式便自然的、适时的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启发,从而为创作好本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把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用画表现出来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在课堂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启发、讨论、参与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何为诗配画,以及如何为诗配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 在绘画中,我根据学生的构图给予实施的评价,如主体是否突出,
能否画出古诗的意境,主体是否能着重刻画等,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能去深入地思考和表现本课内容——诗情画意。 课后通过学生作品,我发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教师为主导,及时引领,适时评价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较难的创作课业有较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导入时让学生一起背诵《咏鹅》这首诗时,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诗的内容、意境,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在创作中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选取部分学生作品,导致后面的评价阶段有些匆忙,学生参与的全面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