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第一章

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等。 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a 离体实验 b 在体实验 ;(2)慢性实验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细胞内环境的各种理化环境保持在动态平衡的条件,叫做稳态。(3点)

意义: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集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出在一个动态平衡。

3?动物机体的生理机能特征:

①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

②兴奋性: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 ③生殖:生物体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

④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称为适应性。 4 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怎样调节的,举例说明)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血压,呼吸运动 体液调节: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 自身调节:范围小,不够灵活。 5 动作电位和反馈调节(闭环系统)

反射:在中枢神经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的活动进行

调节。

反馈调节的类型:正反馈(加强作用)和负反馈(减弱作用)

第二章

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物质转运和信号传导

(1)细胞跨膜转运的形式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被动)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举例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有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O2 CO2)

精选

.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

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a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b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和离子由膜的低浓度测向高

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入胞和出胞:是指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

(2)信号传导:跨膜信号传导、细胞与细胞间传导(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激素到达

靶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的过程)

细胞外液中的各种化学分子以及非化学性的外界刺激信号,通常并不是进入靶细胞内起作用,它们大多数是通过跨膜信号转导,间接地引起靶细胞膜的电变化或其他细胞内功能的改变。

第二信使学说

2 生物电活动和其产生的机制(条件过程)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K+的平衡电位。 *细胞膜内外存在离子浓度差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K+的高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K+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收到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过程。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

a 动作点位上升支(去极化)的形成:Na+通道被激活,膜外的Na+内流。

b 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化)的形成:Na+通道失活后,膜恢复了对K+的通透性,大量的K+外流。它是在极短时间内产生的,因此,在体外描记的图形为一个短促而尖锐的魔宠图形。似山峰般,成为峰电位。

c 后电位(超极化)的形成:当膜电位接近静息电位水平时,K+的跨膜转运停止。随后,膜上的Na+-K+泵被激活,将膜内的Na+离子向膜外转运,同时,将膜外的K+向膜内运输,形成负后和正后电位。

精选

.

3 膜上受到刺激兴奋(动作电位传导:局部电流学说)如何传导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细胞兴奋性的依次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的变化变化率。

局部电流学说——细胞膜上任何一个部位受刺激后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以沿着细胞膜向周围扩布,使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导致整个细胞膜都经历一次跨膜离子移动,实现动作电位在膜上的传导。

第三章

1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的生理功能:a 营养功能 b 运输功能 c 免疫作用d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e 缓冲作用f 形成胶体渗透压 g组织生长于损伤组织修复方面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a 气体运输功能b 酸碱缓冲功能c免疫功能;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免疫作用(渗出,趋化,吞噬)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a 营养和支持作用b 止血功能c 凝血功能d对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2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按细胞质内有无嗜色颗粒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颗粒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另一类为有颗粒细胞,简称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特点是变形运动活跃,吞噬能力很强。对细菌产物的直接和间接趋化作用都很敏感。

2.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但吞噬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过敏作用及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它可释放PGE1、PGE2和组胺酶。

3.嗜碱性粒细胞其结构与功能都与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相似。能释放组织胺、过敏性慢作用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肝素等活性物质。

3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悬浮稳定性、脆性等

A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能力,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或简称脆性。

B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C红细胞的可塑变形:红细胞经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是的红细胞会发生卷曲和变形,通过后恢复原形,这种变形称为可塑变形。

D红细胞脆性:当红细胞可塑变形能力降低以后,细胞挤过小口径的毛细血管时即容日发生破裂,这种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

精选

.

细胞脆性。

4 血浆渗透压: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成为渗透压。 A 晶体渗透压:多,主要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B 胶体渗透压:少,主要维持血浆和组织也之间的液体平衡。

5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度,成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6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正常动物仅在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成为生理性止血。 7血液凝固:血凝的原因:纤维蛋白原降解成为纤维蛋白,它要降解必须要生成凝血酶,凝血酶的生成必须要有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有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恩呢该流动的凝胶状态的凝块,这一过程成为血液凝固或血凝。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a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B 凝血酶原→凝血酶 C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

8 ABO血型的确定与区分:将待测红细胞分别与抗B血清,抗A血清和抗A-抗B血清混合,在十一条件下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依据交叉配血试验即可确定血型。

第四章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似,也是由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钾离子的跨膜平衡电位。普通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90mV。特点 (2)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时期。特点

产生机制:A 0期去极化的形成: 历时:1—2ms

原因:Na+内流使心肌细胞膜在短时间内去极化和反极化。

B 复极化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形成锋电位,历时10ms 原因:Na+通道失活后,K+快速外流,使膜电位下降。 C 复极化2期:平台期 历时:100ms—150ms

原因: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时间维持在0 mV左右。 D 复极化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历时:100ms—150ms

精选

.

原因: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形成。

E 复极化4期:恢复期

原因:3期后,K+外流停止,膜上Na+-K+泵和Ca2+-Na+泵活动,将Na+、Ca2+泵出,泵入K+,使

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动作电位的特点: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3)窦房节P细胞电位特点:a 动作电位只有0、3、4三个时期;

B 0期是由于Ca2+通道被激活,Ca2+内流而启动;

C 4期少量Ca2+ 和Na+内流引起自动去极化,爆发下一次动作电位,周而复始。

2 心肌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自动节律性: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叫做自动

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自律性大小: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等 兴奋性: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传导性:心肌细胞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

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收缩性--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有以下特点: (1)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4)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临床上以什么指标来评价心脏的造血功能:

3 心率(heart rate)——为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

心率可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代谢越旺盛,心率越快;代谢越低,心率越慢。 4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平时所指的心输出量,都是指每分输出量。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室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

精选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等。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a离体实验b在体实验;(2)慢性实验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内环境稳态?:组成细胞内环境的各种理化环境保持在动态平衡的条件,叫做稳态。(3点)意义: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z26h2r24m5a66i6tmib55397303xo0105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