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赠刘景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会认字,会写“赠、刘”等7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类型:交流秋天,激发兴趣。

教师口述:从上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秋天。谁来用一些词句把自己所看到秋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到大家不但喜欢秋天,而且对秋天了解的也很多,古人也很喜欢秋天,很多文人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导入课题: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赠刘景文 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理解题目:谁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苏轼送给刘景文的。)

【设计意图:识字与学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随文识字”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1.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此诗虽似写景,但每句都切合刘的身世,并用以勖勉对方。这在苏诗中确属精心之作。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才能领略诗中的积极涵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检查交流情况。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赠送 姓刘 菊残 犹有 傲霜 君子 橙黄橘绿

(重点指导读准平舌音“赠”;翘舌音“橙”;前鼻音“残”;后鼻音“赠、橙”。)

②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刘景文】 举,向上托。 【擎】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傲霜】 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北宋

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君】 最。

【正】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橙黄橘绿】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1.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 +皿”是“盖”。 (2)减一减:“群—羊=君”。

(3)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遵循识字的基本规律,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盖”字的“羊”没有尾巴;“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盖、菊”和左右结构的字“赠、橙”,学生练写。

赠:右边中间框要扁、里面是中竖、左点和右撇,不是日或田。 刘 :文字横要短、撇要长、捺变为一长点。

盖:上窄下宽,中间是王字,下框要扁、里面是两竖、下横最长。 菊:上扁下高,勹要大一些,里面米字要写紧凑。

残:左边要窄小,右边两横都稍向上拉,下边是一撇,斜钩要长。 君:上边扁框上横短下横稍长,中间一横最长,一撇从上横起笔、稍

直一些。

橙:登字左上边横撇上有一小点,右上边捺上有两短撇,位置都要靠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在写字教学中严格落实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3.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六、品读欣赏,整体感知

(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指名朗读,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两句写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赠、刘”等8个会认字,会写“赠、刘”等7会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z1w33cc1s72h8v7sa970wk4t3v4f000u5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