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优质教案_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课文中的几生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很多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

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他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因为“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所以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

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

最擅长七言歌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三、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一)读 1、自由朗读古诗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古诗或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不过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乙组:主持展开“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平。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对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思考题

(1)首句为何要说“强欲”?

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情绪,结合题目来看,流露出诗人浓

烈的思乡之情。

(2)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这里是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勉强地按习俗去登高饮酒,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送酒来助兴,共度佳节。实际上是写旅况的凄凉,无酒可饮,无菊可赏,暗寓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不过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优质教案_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课文中的几生字。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z1p01f55o34ka295j7z7yqpo85se700d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