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高一年语文学科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者:吴远瑜 审题者:谢万兴
一.课内文言基础(9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夜.缒而出 ②烛之武退.秦师 ③群臣怪.之 ④左右既前. ⑤吾得兄.事之 ⑥范增数目.
项王 ⑦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④⑤ / ②③⑦ / ⑥⑧ B.①⑤ / ②④⑦ / ⑥⑧ / ③ C.①④⑤ / ②⑦ / ④⑥/ ③⑧ D.①⑤ / ②⑦ / ④⑥⑧ / ③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④臣为.
韩王送沛公 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B.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
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具告以事 ⑧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 / ④⑥ / ⑤⑦ / ③⑧ B.①⑥ / ②⑤ / ③⑧ / ④⑦ C.① / ②⑤⑥ / ③⑧ / ④⑦ D.①③⑥ / ②⑤ / ④ / ⑦⑧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4-7题。(12分)
)(3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
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
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顾谓良曰 顾:回头看 .B.旦日视其书 旦日:天亮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若:假若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 ..B.乃得复见将军于此 信钓于城下 ..C.信亦知其意 吾其还也 ..D.父以足受 以其无礼于晋 ..
6.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B.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C.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D.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 7.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能忍辱为老人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人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大丈夫的尊严。 D.韩信受辱时,众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
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 .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就:完成 .
9.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B.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C.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D.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C.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D.仲子想要多派给聂政些军队,聂政以人多不方便刺杀推却。到了韩相侠累的府上,却有很多持兵戟的侍卫。但聂政丝毫不畏惧,直冲上去一剑刺死侠累。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5分)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1分)
望海楼① 米芾
云尖铁瓮②近青天,飘渺飞楼白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 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2.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________ _ 。(2分) 13.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2分)
14.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15.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4分)
(1)___ ______________ (2)___ ______________
四.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与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为表现人物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与同学们共同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鲁鲁(节选) 宗 璞
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剪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这棵大树上,已经三天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10岁左右的姐姐捧着一钵饭,6岁的弟弟跟在姐姐身后。 “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姐姐把饭放在鲁鲁身旁。
鲁鲁用悲哀的眼光看着姐姐和弟弟,渐渐安静下来了。他四腿很短,嘴很尖,像只狐狸;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
“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你懂中国话吗?”姐姐温柔地说。“拉拉手吧!”三天来,这话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
但是鲁鲁这次没有哭,只是咻咻地喘着,好像跑了很久。
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老人总是抚摸他,从头摸到脊背。那只大手很有力。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仍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