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Ⅱ)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赵亚霞
【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资本主义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及完善。通过提供图片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策略】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要知识尽量使学生在老师有效策略激发下自主探究得出,培养其构建知识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课件展示:2019年以来金融危机相关图片引入话题:“世界经济的出路在何方?中国如何规避风险?让我们一起从罗斯福新政中寻找智慧吧!”(设计意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是有现实意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设计板块一:大厦将倾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分析史料,梳理历史信息,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对罗斯福的生平及事迹的了解,感受罗斯福的人格魅力,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乐观执着、坚忍不拔等精神。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一组反映大危机的图片:
1、标志? 2、表现 ?3、特点 ? 【学生活动】学生指出:
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等。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了解大危机的概况。) 问题探究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分析) 4.原因
学生总结: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原因) 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主要原因) ③股市过度投机。(直接原因)
5.影响:学生观察图文资料,思考,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归纳: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教师: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二: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这些原因, 假设你是一个国家的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如何来解决呢?方案1?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教师引导分析提示:(板书:供>求)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说出各自设计的方案。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方案基础上,用漫画“亡羊补牢乎?”引出: 解决方案1:自由主义(靠市场调节,减少“供”); 用图片“德日法西斯扩军备战”引出:
解决方案2:法西斯主义(对外扩张,转嫁危机,扩大“求”) 这两种方案的利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过渡设问: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胡佛:自由放任PK罗斯福:国家干预)?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设计板块二:力挽狂澜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新政背景 2、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三:情景再现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情境1 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父母手中的支票无法兑现,你希望……? 情境2 如果你是小工厂的老板,你希望……保护你的利益?
情境3 如果你家是农民,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又希望……?
情境4 如果父母失业了,他们自尊心都很强,不愿接受简单救济,那你希望……既兼顾他们的尊严又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吗?
【学生活动】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问题,分别推荐代表一人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有亲临情境之感。指导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大组内讨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逐条分析新政措施,引导学生把握新政的内容和要解决的矛盾。并指出中心措施是什么?着力消除哪种状态?表格归纳:
问题 应对措施 作用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整顿财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
企业破产 调整工业生产 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调整“供”和“求”) 农产品价格猛跌 调节农业生产 提高农产品价格(调整“供”和“求”) 工人失业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提供就业机会(扩大“求”) 【师生互动】
新政“新”在哪里?针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与胡佛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政内容的理解和升华。) 3、特点及实质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设计板块三:继往开来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问题探究四:通过材料分析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课件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个别回答,逐条分析影响。
【教师活动】小结: 评价(方法指导: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
继往: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开来: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过渡设问:
罗斯福新政“新”在什么地方?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 三、凯恩斯主义(简略)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认识凯恩斯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课件展示:凯恩斯主义:反对放任自由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思考: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基本一致。 小结:解决方案3: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课件展示: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经济危机解决方案的深层分析。) 小结:解决方案4:马克思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
【教师活动】马克思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有没有弊端呢?我们在上节课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有所了解,所以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才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解决经济危机的最好办法,罗斯福新政是相对好的办法。假如你们当中的某个同学将来能成为经济学家,能够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更好的办法,你们将来就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盛行指导推动凯恩斯主义 [课堂巩固]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① 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②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③ 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课外探究]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更多有关罗斯福的资料,对罗斯福进一步了解和评价.你认为他有哪些品质对自己最有启发?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罗斯福的生平及事迹的了解,感受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结束语] (配乐) 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
它蕴含着可以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 聆听历史,以史为鉴, 让历史照亮未来。 【板书设计】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教学反思】 爆发、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本节课设计有两个亮点:第一是恰当而新颖的情景导入和情境创设;第二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了探究问题和学生活动,相关知识和结论由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得出。
本节课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将教材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通过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
实践上:罗斯福新政 内容、特点、实质、评价 理论上:凯恩斯主义 背景、内容、评价 3.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当今的失业问题;通过与时事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和个人素质教育。(如联系当今的全球经济危机;分析罗斯福的胆识、意志和自信品质)
4.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线索清晰,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如从罗斯福新政寻找解决当今经济危机的方法,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等。
但仍有需改进的地方,如教学内容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很充足,课堂时间较为紧张,有些问题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多做讲解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