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离散数学知识点
第二章 命题逻辑
1.→,前键为真,后键为假才为假; <—>,相同为真,不同为假; 2.主析取范式:极小项 (m) 之和;主合取范式:极大项 (M)之积; 3.求极小项时,命题变元的肯定为 1,否定为 0,求极大项时相反; 4.求极大极小项时,每个变元或变元的否定只能出现一次,求极小项 时变元不够合取真,求极大项时变元不够析取假; 5.求范式时,为保证编码不错,命题变元最好按
P,Q,R 的顺序依次写;
6.真值表中值为 1 的项为极小项,值为 0 的项为极大项;
7.n 个变元共有 2n 个极小项或极大项,这 2n 为(0~ 2n -1)刚好为化简完后的主析取加主合取;
8.永真式没有主合取范式,永假式没有主析取范式;
9.推证蕴含式的方法 (=>) :真值表法;分析法 (假定前键为真推出后键 为真,假定前键为假推出后键也为假
)
10.命题逻辑的推理演算方法: P 规则, T 规则
①真值表法;②直接证法;③归谬法;④附加前提法;
第三章 谓词逻辑
1.一元谓词:谓词只有一个个体,一元谓词描述命题的性质;
多元谓词:谓词有 n 个个体,多元谓词描述个体之间的关系; 2.全称量词用蕴含 →,存在量词用合取 ^;
3.既有存在又有全称量 ,先消存在量 ,再消全称量 ;
第四章
集合
1.N ,表示自然数集, 1,2,3 ??,不包括 0; 2.基:集合 A 中不同元素的个数, |A|;
3. 集: 定集合 A,以集合 A 的所有子集 元素 成的集合,
P(A) 4.若集合 A 有 n 个元素, 集 P(A) 有 2n 个元素, |P(A)|= 2| A|
= 2n
;
5.集合的分划: (等价关系 )
①每一个分划都是由集合 A 的几个子集构成的集合; ② 几个子集相交 空,相并 全
(A);
6.集合的分划与覆盖的比 :
分划:每个元素均 出 且 出 一次在子集中;
覆盖:只要求每个元素都出 ,没有要求只出 一次;
第五章
关系
1.若集合 A 有 m 个元素,集合 B 有 n 个元素, 笛卡 A×B 的基数mn,A 到 B 上可以定 2mn 种不同的关系;
2.若集合 A 有 n 个元素, |A ×A|= n2 ,A 上有 2n2 个不同的关系; 3.全关系的性 :自反性, 称性, 性;
空关系的性 :反自反性,反 称性, 性;
;
全封 的性 :自反性, 称性,反 称性, 性;
4.前域 (domR) :所有元素 x 成的集合;
后域 (ranR) :所有元素 y 成的集合; 5.自反 包: r(R)=RU I x ;
称 包: s(R)=RU R-1 ;
包: t(R)=RU R2 U R3 U?? 6.等价关系:集合 R 称 等价关系; 7.偏序关系:集合
A 上的关系 R 足自反性,反 称性和 性, A 上的二元关系 R 足自反性, 称性和 性,
称 R 是 A 上的一个偏序关系;
8.covA={
9.极小元:集合 A 中没有比它更小的元素 (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极大元:集合 A 中没有比它更大的元素 (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最小元:比集合 A 中任何其他元素都小 (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最大元:比集
合 A 中任何其他元素都大 (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
10.前提: B 是 A 的子集
上界: A 中的某个元素比 B 中任意元素都大,称 个元素是
B 的
上界 (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
下界: A 中的某个元素比 B 中任意元素都小,称 个元素是
B 的
下界 (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
上确界:最小的上界 (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
下确界:最大的下界 (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