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

A.1949年 C.1966年

B.1956年 D.1978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

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 )

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 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

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

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注意图表上的时间:1981-1989年,解读信息可看出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农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图表不能看出是经济特区,排除D项。

答案:C

5.(2018·长沙高一检测)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点为经济体制改革。C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不选;D项表述错误,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题干信息并不能得出B项结论。

答案:A

6.(2018·盐城高一模拟)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

答案:C

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后来的实践看,“好路”“新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南方谈话”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B、D两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A、B、D三项与时间不符,排除。邓小平说要有“冒”和“闯”的精神,就是要走一条与计划经济不同

的道路,那么该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答案:C

8.(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9.(2018·武汉高一检测)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 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解析: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10.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秋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二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编者按”明确指出:“已经出现‘分田到组’‘包田到户’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材料三 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载入宪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A.1949年C.1966年B.195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y1oj2ntho79ew80o94h77xpo5846y00qz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