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浅谈土地确权引发的矛盾纠纷及对策措施
浅谈土地确权引发的矛盾纠纷及对策措施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对于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湟中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以来,县、乡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广泛宣传动员;认真摸清底子,积极化解矛盾;落实工作责任, 确保了确权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大局和谐稳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针对各种土地纠纷引发的不稳定问题,结合我县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引发的矛盾纠纷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全县土地确权引发矛盾纠纷的情况
西堡镇葛二村一郭姓女子,丈夫因病早逝,耕地无人耕种,转让给别人耕种,没有确权之前,对其多年前的土地不管不问,土地确权开始后,要求归还自己的耕地,因为她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证,可是对方将其土地种植缴费多年,不愿意归还土地,双方因此发生纠纷;甘河滩镇坡西村张姓男子和本村一卢姓居民户共同拥有一块亩耕地的经营权证,要求重新确权发证;鲁沙尔镇红崖沟村张姓男子要求占用了自己耕地的村砖厂赔偿自20XX年来的补偿款,并复耕后退还耕地。
这样的情况只是当前土地确权纠纷中的几个典型,不难看出,土地确权对农民和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性。土地确权对普通农民来说,可以理解为土地越来越值钱,实际上就意味着农民收益固定化和永久化,为此农民之间、农民与村组之间的土地纠纷不断发生,若不及时化解矛盾,解决争议,涉地农民便会信访上访,有的甚至会升级为治安案件乃至刑事案件,给社会稳定埋下不安定隐患。 二、土地确权纠纷的成因分析
(一)农民外出打工多年撂荒,返乡要地引发纠纷。九十年代开始,农民外出打工增多,加之当时的政策,农民需要缴纳与承包土地成比例的上交款,外出人员转包土地或者撂荒,口头协定或村组转包给了其他群众耕种多年,返乡后索要自己的土地,而实际种植土地的农民不愿归还,为此纠纷不断。 (二)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如土地二轮承包后,中央明确承包土地“三十年不变”。1996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基本没有分到承包地,确权中不少农民要求新分承包地,少数农民仍要自己原来的承包地,造成新的矛盾需要协调解决。
(三)土地实际耕种面积大于土地经营权证,按证确权导致农民不满。这
个问题从开始分地承包时就存在,可能由于为了规避税费,把实际耕种的面积缩小后上报,或者多年前开荒扩充了自己的土地,一直种植延续至今,使得土地权证上的面积小于实际耕种面积,在确权时是按照在册的面积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致使农民不满,与村组产生矛盾纠纷。
(四)土地权属关系不清晰,确权“要地”引发纠纷。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年代久远,加之之前的登记工作不细,出现面积和位置不明情况,导致邻地之间的扯皮;有的土地是多年前低价转租或出租的,现在土地确权,农民觉得土地值钱了,想收回土地,这样因为权属关系不明不清的情况,引发了农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还有些历史原因造成的土地承包权属问题,因二轮承包时期没有解决,这一次则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难度较大。 三、解决土地确权纠纷的几点看法
从我们日常接接访情况来看,单纯的土地纠纷调解不成后,告知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等渠道解决纷争,但是农民遇到土地纠纷,协商不成一般都会上访,他们不希望也不会去打官司,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调解不成可能引起双方发生口角甚至于动手打架,这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各乡镇、部门要组织力量,大员上阵,对矛盾纠纷再进行一次排查疏理,对重点难点,要明确领导负责,组织专班化解,签好调解协议,确保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镇,确保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顺利进行。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要走村入户,大力宣传“土地确权”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同时告诉群众,在遇到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争议时,要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切不可鲁莽冲动。二是主动介入掌控局面。各乡镇、部门要充分发挥多方连动、联调作用,利用日常入户走访工作深入村组,先期掌握土地纠纷情况,联合村组干部、纠纷双方亲属等人脉资源,将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矛盾纠纷“对症下药”。在处理土地确权纠纷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纠纷特点,专门邀请各村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和司法所等人组成纠纷调解小组,利用老干部、老党员对村组土地情况熟、底数清的特点,对症下药解决各村组的土地纠纷。四是及时查证依法处置。在处理农村土地纠纷过程中,对突发案件及时查处,在土地测量工作过程中,发生争执的,耐心劝导教育,遇到胡搅蛮缠、不听规劝,并造成对方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应及时配合司法部门查证取证,对涉嫌违法的当事人依法从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