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活动。 虽然实践活动有意识作为指导,但实践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缺陷。
5、 意识(名词解释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上看,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一切生物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到高等生物的感觉,从而形成人的意识。意识也是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促进语言产生,使猿脑变成人脑,提供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6、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简答题 )
(一)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实践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其中一部分是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另一部分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人类社会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自然界发展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2)实践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现实性,他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二)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理解”,社会生活 的实践性表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是人有目的、意识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包含三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意识,而这些关系构成了基本的社
会关系。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其中物质生活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即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者人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是人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和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
7、 人与自然的关系(简答题)
为什么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1)实践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其中一部分是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另一部分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人类社会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自然界发展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2)实践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现实性,他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自从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又有着自身特殊的运动发展规律。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又作为改造的对象和工具。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根本上更全面的依赖于自然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②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当今世界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这些危机都是人的实践活动进入自然系统而导致的,是以“天灾”形式变现的“人祸”。马克思提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实践的规律和人类不断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③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要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才能更好地取得发展的进步。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并不是说我们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人类谋福利的目的。比如某地气候不佳,经常刮大风,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建设风能基地,实现绿色发展。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把其作为第一生产力,利用科技的发展,实现我们建设绿色、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 ④坚持实践 + 在实践中检验(后续自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