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合。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特征
(1)联系是普遍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方法论 3.系统优化
【原理】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接受考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概念
【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是普遍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它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轮和均衡论。
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轮和均衡论。
辨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原理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方法论】重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要确立先进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消极的社会意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观
【原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
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的
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价值观、人生观
1.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4)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正确对待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利益。 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课本框架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事物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