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只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准备尽人事,得分听天命。
考试说明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5.文本内容的归纳与概括。
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领悟、探究与阐释
简言之:理解,分析、概括,鉴赏、评价
北京卷考点:
? 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 2012《心灵的篝火》 ? 18.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5分) ? 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 2011年《祁连雪》
? “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 文本内容的归纳与概括 ? 2013年《浙江的感兴》
? 18.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 ?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 19.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 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 2010年《海棠花》
? 17.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 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 ? 2011年《祁连雪》 ?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
散文分类
一、记叙性散文: 1.特点:
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二、状物性散文 1.特点:
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三、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散文阅读技巧
一、表达方式 1.叙述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2.描写的技巧:
正面描写: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景物描写:突出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侧面描写: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3.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4.议论的技巧: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5.抒情的技巧: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二、表现手法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三、修辞技巧: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描写形象生动,赋予生命力,表意丰富。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反问:强调语气,强化情感。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对偶:有音乐感,有节奏感,表意凝练。
四、谋篇布局技巧: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显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 1.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5.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3.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4.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
1.升华感情;2.深化主题;3.总结上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6.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如何读懂散文
有效方法: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 1、首先: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2、其次:
合并,即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即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3、最后: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
解题技巧
一、梳理思路类试题。
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准确切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
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可分点作答。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分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各角度、各层面、不同感情、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
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三、表达技巧类试题。
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食物的何种特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提示: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答题格式:此处景物描写渲染了(烘托、衬托)了某种环境的……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
五、明确文章开头段落的安排用意。 答题提示:答案要考虑四点: 一与文题是否照应;
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 三与结尾是否照应;
四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正衬或反衬。
答题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作对比,从而突出……
六、文章中间某处(段)的写作用意。
答题提示:因相应文字在文中或段中,用意要考虑三点: 一要明确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
二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一般为承上启下,前后呼应); 三要考虑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反衬、对比等关系)
七、思维发散题目。
答题提示:用原文的语句或思想内涵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概括作答。 答题格式:
亮观点(总) 扣文本(分) 联实际(分) 作评价(总)
? 平时的自我训练: ? 重在“读懂文章”:掐表计时,圈点勾画,梳理层次。 ? 重在“研究答案”:一看出处,二看角度。 ? 重在“发现规律”:近似题型,同类题型。 ? 读懂文章,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 明确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训练有素,是正确解题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