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装配图出具相应的元件明细表。
能装配功能单元,利用仪器仪表检测功能单元性能。 完成整机的电气安装,并对整机进行性能测试。 2、电子工艺实训
(1)内容:掌握焊接技术,学会有关元器件和器件参数的测试,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工艺;能运用Protel 进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能根据生产需求安装与调试电子电路。
与淮南市长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制作“校中厂”项目产品“DJS30/127L隔爆兼本安型LED照明灯”。
(2)要求:以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为指导,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生产流程、工序及成品的检验规程等,知道如何形成工艺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如何选择原材料等一系列过程的相关技术,使学生对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实际生产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同时理解防爆产品的国家标准。
以与产品相关的原理教学为依托,提升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如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实践。
以参与相关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为载体,完成本专业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包括: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元器件的焊接与装配、半成品部件的检测与调试、整机产品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等。
本生产实训均采用与真实的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密切相连的现场教学形式完成,给学生以全真的企业生产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3、低压电器及工厂供配电
(1)内容:结合淮南常力达电气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让学生完成电器开关柜、低压配电柜等的制作。
(2)要求:熟悉配电柜的功能,熟悉配电柜电路图,配电柜壳体图,配电盘元件明细表,配电盘安装工艺要求。
掌握低压主要器件:万能式断路器;塑壳式断路器;微型断路器;刀熔开关;隔离刀开关;负荷开关;限位开关等结构特点、产品型号及含义、用途;各种继电器的作用、结构等。
掌握各种型号开关柜GGD型交流低压开关柜: GCK开关柜、GCS低压抽出式
开关柜、MNS系列、M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的区别、结构特点、产品型号及含义、用途,熟悉各种型号开关柜优缺点。
4、电气控制系统实训
(1)内容:电动机故障的检查与维护实训:了解交、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各零部件的作用;正确拆卸与安装交、直流电动机;正确使用有关仪器、仪表判断交、直流电动机常见故障。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工业应用;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操作方法;掌握对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分析及PLC的选用;掌握将较复杂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改造为PLC控制系统。
常用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实训:熟悉典型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并训练学生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掌握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的特点;熟悉常用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检查步骤和故障处理方法。
(2)要求:通过实际控制线路的安装、维修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明确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功能。
加强对反馈和闭环系统的认识,提高对相关课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系统、低压电器、电机与电气控制等)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对控制系统的操作及维修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突出安装测试、使用维护、故障维修等技能,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工程训练。加强学生PLC编程能力的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十二、专业教学建议
1、加强“项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如:电子CAD、电子工艺、低压电器及工厂供配电、电机与电气控制、PLC控制技术、电子创新设计等课程,以校企合作厂矿的典型产品、生产运行设备设计项目,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构建课程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2、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是指:按照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实训企业,如电子CAD、电子工艺、电子创新设计等课程,与淮南市长
安机电设备公司合作完善“校中厂”项目,并作为主要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单位;而低压电器及配电与淮南市常力达电气有限公司紧密合作、作为主要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单位,所谓“深度”是指:与企业的合作应从聘请教师、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进而到技术合作、委托加工、科研攻关等方面,以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重要的实训场所应配备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教学光盘等设施,同时,要利用校企合作厂矿建立“厂中校”。
4、实训课程原则上应保证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的方式,以保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十三、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淮南市现有中职学校16所,其中12所学校开办了机电类的专业,主要有:电子电气应用、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产品检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化工机械与设备、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由于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往往是各自独立、相互分离,设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结构,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已是当务之急。
1、中高职衔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1)构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避免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重复和错位。
(2)构建整体性的课程结构体系。
要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一致。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整体课程结构体系。这样不仅能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利于造就高技
能人才。
(3)实施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计划。
本教学计划是由淮南联合大学邀请有关中职学校、行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根据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按照相关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以相应的职业能力为标准制定的教学计划。
2、中高职衔接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
中高职衔接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结构分为:1、技能训练课程,2、专业核心技术课程,3、大类专业基础课程,4、公共基础课程四个层次,
(1)素质教育课程。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设置包括德育、体育、文化基础课等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同时考虑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因此可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开设语文、初等数学、高中物理等课程。
(2)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专业分类将相关的若干专业按照技术内涵划分的专业群。比如将机电应用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等专业归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大类;把电气设备安装、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信息等专业归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大类。
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也可称为职业基础课,是以大类专业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的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与学科性专业基础课不同,主要教学内容是相关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注重实用性,使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通过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可拓宽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覆盖面,增强适应能力,有利于将来就业、转岗学习新技术和终身学习。
(3)专业核心技术课程。
提炼能反映专业特性的技术,以此为基础构建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4)技能训练课程
按照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设置的课程。通常一个专业对应多个职业岗位,针对每个岗位要求设置专门化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并涵盖相应的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课程开发以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规范、工作内容和性质确定工作项目、任务。
十四.教学进程表
含教学周数、课程名称及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各类课程学时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等,具体见附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