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统治型政治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①国家是处理公共事务的唯一权力主体。②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管理。③意味着国家合法地垄断公共权力,并垄断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治理型政府的重要特征:①治理是一个多主体间的管理活动。②治理是一个互动过程。③多元公治意味着社会自主管理。
权力依赖:①致力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②各个组织必须交换资源。③交换结果不仅取决于资源,也取决于游戏规则及交换环境。
4、地方自治:指国家在主权允许范围内,基于地区居民意愿,由作为法人而独立于国家的地域性公共团体的自治机关自主处理一定的地方性事务。 (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是“团体自治”理论)
地方自治制度的发展:①地方自治体正式成为获得公共授权的地方公共团体。②居民自治原则得以确立。③地方自治体与国家行政组织合二而一,成为国家行政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简述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制度:(1)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权具有委托性质,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有最终决定权。地方官员不论为中央直接任命或为地方居民选出,部同时兼具中央官员和地方自治机关官员的双重身份,中央政府有权随时撤换他们;(2)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机关的监督以行政监督为主,中央政府可随时向地方机关发出强制性指示,地方机关必须执行;否则,中央政府可采取强制性措施。
第二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80-108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在西方各国政治制度背后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追求目标。 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是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第一节 主权在民原则
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国家被看做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君主。
一、主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国家主权—→君主主权—→议会主权—→人民主权)
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神法和自然法先于国家而存在,故高于国家和国家主权是主权论的哲学基础。 1、布丹的主权理论(国家主权)
布丹是是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确立“国家”与”主权“的联系,把主权视为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布丹提出主权学说实际上是为了论证君主制的至高无上性,张扬的是君主主权。
布丹:《国家论六卷》,明确将国家概念界定为主权者与臣民,将公民视为主权者的服从,主权则是指“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最高权力三个方面的涵义:绝对的、永恒的和不可转让的权力。
2、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
(1)霍布斯的君主主权(君主主权)
霍布斯是把主权理论用于论证君主主权的重要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主张把专横的主权限制在政治领域,而把经济领域作为自治的领域留给新生资产阶级的人。
霍布斯的《利维坦》:如果没有一种最高的主权权力存在,人类将生活在自然状态下。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2)洛克的议会主权(议会主权) (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制度的根本特征)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议会主权论的思想家。议会主权论的本义在于分割君权,限制君权。
洛克:主张自然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人民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
议会主权是指在政府权力内部确立立法权对执行权的最高地位,议会有权制定一切法律。 在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中,契约一经订立,自然状态立即转化为公民社会。 (3)卢梭的人民主权(人民主权)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直接来源于社会契约论,他提出了“公意”的概念,公意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他认为,人类为了自身的自由与幸福通过社会契约形式,建立某种政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国家。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这就是人民主权。
卢梭的观点,人民主权具有以下原则: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不能代表的。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而反对代议制。他坚持人民主权的绝对性、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 二、主权在民原则在西方各国的确立
1、最早把民主主权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2、《人权宣言》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显著特点有人民主权原则和分权原则。
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国家,构成英国宪法的主要是议会制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性判例和惯例。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确立英国的基本宪政,以此达到规范和限制权力的目的。
3、主权在民的评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虽然标榜主权在民原则,但人民事实上很难行使国家
6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主权,最高权力照例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少数财团及其代理人手中,广大民众始终处于无权地位。 三、主权在民原则与政治合法性 (主权在民是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和关键)
1、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统治的正当性和对统治者的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政治合法性。
2、政治合法性的意义:1)政治合法性关系到公共权力的顺利行使。2)有助于减少统治和管理成本。 3、主权在民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主权在民是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关键和坚实基础。1)从理论上讲,人民主权理论是一种论证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本身就是一种论证政治合法性的理论。2)从实践上看,建立在人民主权原则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具有合法性的政治制度。①它宣称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之所在;统治者必须是从被统治者中自由选举产生。②选举是人民参与政治、表达政治意愿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③选举也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有力武器。只有在选举的时候,人民才担当起统治的角色。
政治权利的来源及其获得方式:1)宣称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是一切政治合法性所在。2)选举也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有力武器。
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的国家之一。
天赋人权论所揭示的人民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反抗权。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在人民权利中真正有意义的是财产权和自由权。财产权是解释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最具有直接性和实质性的因素。
第二节 代议制原则
代议制:指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相对之直接民主制度,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间接民主制:也称代议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一、代议制的产生: (英国既是“议会之母”,也是代议制度的发源地)
1、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口和城市的扩大,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②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和民意基础。
代议制起源于英国,它的直接起源是《大宪章》开始的大议会,并经过了从贵族会议到等级会议再到议会的转变。 2、代议制被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制。
(2)现代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由于代议制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和民主的实现问题,代议制就成了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形式。 3、代议制的特点和性质(代议制议会与等级制议会的不同)
(1)等级制的议会是与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代议制的议会是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在功能上调节和平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关系,在本质上则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权力的工具。
(2)等级制的议会由不同等级派出的代表组成,他们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由他们代表生而平等的公民,而在名义上则是代表全体人民。
(3)等级制议会仍是主权在君。代议制议会的前提是主权在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一切,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议会则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性质:在本质上议会仍是财产所有者维护其财产权的工具,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限制政府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有关代议制的理论发展 (代议民主制是以“议会主权”为基本特点)
1、中世纪代议制民主思想的孕育
普选制是代议制的基础,也是议会民主制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代议制。这是代议制和欧洲中世纪封建的三级代表会议的根本区别。人民参与国家最主要、最通行和最现实的途径是代议民主制。
◇普选制的历史意义:①普选制打破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②普选制改变了国家最高权力和最高首脑的产生机制,大大提高了公民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③普选制改变了西方国家权力产生的机制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发展。
◇普选制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中的作用:①资产阶级提出的普选制以及其他革命口号,对吸引绝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②普选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稳固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普选制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运作中处于重要地位。
7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既防止权力的专横.又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的重要的三大发明是代议制、法治、分权制衡。 2、近代思想家关于代议制的理论
(1)柏克的代议制政府理论,强调政府是由少数精英集团领导下的结构严密的工作机构。 现代议会政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党派利益的关系问题。 柏克主张,议会议员不是其选区代表,而是代表全国人民 (2)密尔(系统、全面论证代议制政府理论的思想家),《代议制政府》论述了代议制以下几个问题: 1)理想上最好的与实际可行的政府形式。
好政府的标准:①政府的统治必须有助于增进被统治者的好的品质。②政府必须利用它本身存在的好的性质来实现正当的目的,要符合法律道德的标准。
2)代议制政府的本质规定:
①代议制政府是主权属于集体公民而不属于个人的政府。 ②代议制政府是公民参与政治的平民政府而非贵族政府。
③代议制政府有两大基本职能:是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是国民教育机关,培育、倡导和维护一种公共精神,应是政府的首要职能。
3)代议制政府的两大弊端及建设方案
缺陷:①议会中的普遍无知无能。②可能受到和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的影响。
应对方案:①实行精英民主。②以比例代表制替代多数代表制。③保障少数代表在议会的对抗职能。④主张扩大选举权。
精英民主:就是精英统治基本上的民主。 三、代议制通行的具体原则
代议制在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行中遵循的原则: 1、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 2、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
3、代议机关必须遵循严肃的议事规则:议事规则应符合的要求:1)议事规则必须是事先制定,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2)议事规则要体现平衡原则。3)所有决定都必须经过充分自由的辩论协商后才能做出。
4、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 5、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
◇西方代议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②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③体现”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的会议公开和政务公开原则。从理论上说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学说中最富于政治智慧的思想之一,从实践上说,代议制是民主共和制最好的政治形式。
第三节 法治原则
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个最根本的宪法原则是法治原则。 一、西方法治思想的产生
1、法治的含义
法制:意为国家法律、法令、法规的一套设施和制度,其重点是落实在法的强制性、合法性、技术性。 法治:以法律为国家和公民的活动的基本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论、原则与方法治理国家。 法治的内涵:(1)法治与自由,(2)法治与自然法 (1)法治与自由 戴雪,《宪法精义》指出法治三个特征:1)正常的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2)法律面前的平等。3)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个人权利的结果。
(2)法治与自然法
自然法:格劳秀斯认为正确理性所下的命令,按其是否符合理性,指出一种行为本身具有道德根据或道义上的必然性。
自然法的内容:人是生而具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权利被称为自然权利,即依据自然法所享有的权利。
2、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最早主张法治的思想家之一。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西塞罗,比较系统地提出自然法理论。认为: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阿奎那认为:法律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事项的合理安排,由任何负有管理社会之责的人予以公布。 根据其神学世界观,阿奎那把法分成四种:1)永恒法,2)自然法,3)人法,4)神法
路德和加尔文把法律分为神圣法、自然法、实证法。
8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二、法治与宪政 1、法治与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被称为基本大法或根本大法。西方各国宪法分为①成文宪法②不成文宪法 1)成文宪法:将国家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表达的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美国宪法
2)不成文宪法:没有专门的统一宪法典,而是由带有宪法性质的各种历史文件即各种宪章、含义宪法内容的议会制定法、含有宪法内容的法院判例及各种宪法惯例组成的。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英国
2、宪法与宪政(宪政即宪法政治)
宪政是指一种近代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以宪法为标志、以人民主权为合法性基础,以代议制民主为行使权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等一套制度结构。
现代宪政的本质内涵:限制政府权力,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政制度的根本问题是权利。
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在西方宪政制度的运行中,法治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宪政制度中洋溢着法治主义精神。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认为宪政就是对政府权力的宪法制约,但他同时也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力。 三、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1、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
法律的普遍性:①法律的适用性不是针对某些特定人群,而是所有的人和一系列相同的事务。②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
2、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力和政治权力 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不仅是法治的目的,也是法治的存在价值。近代宪政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调节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的冲突问题。法治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保障权利而限制权力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均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种族歧视政策废除,少数民族和有色人种开始享受有同白种人同等的政治权力;(3)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4)司法平等。
4、司法独立(主要内容:①法官独立审判案件②司法机关组织系统独立③保护法官地位和权力不受侵犯)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加以干涉。
第四节 分权制衡原则
分权即权利分立:是指国家权利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民所执掌。
制衡:是指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利之间应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权利都不能独占优势。 分权制衡: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审判)三种由不同的机构来行使,相互牵制,相互协调。 一、近代分权制衡原则的理论基础
1、古代和中世纪的分权理论 亚里士多德:分权思想的萌芽。 波里比阿,《罗马史》认为罗马实行了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者并存的混合政体。波里比阿进一步得出了权力过大易导致政治腐败的结果。
2、近代以来的分权理论(近代分权学说发展) (1)洛克的分权学说:《政府论》,将政府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他所划分三权实际上只有两权,立法和行政权。他强调立法权高于执行权。国王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动,否则将丧失其权力。
第一次以分权学说来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家进行经验总结并为以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服务于政治自由的目标。《论法的精神》完整科学地指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权三部分。并认为三部分必须分立,其中由人民代表所行使的立法权应是最重要的权力。
权力制衡关系的必要性:三权分立制衡主要表现为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与制衡。在立法权与行政权两种权力上,孟德斯鸠偏重行政权。
(3)杰斐逊、麦迪逊、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发展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发表《联邦党人文集》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分权学说的信奉者和践行者。以权力来制衡权力,以野心对抗野心是其分权理论核心。 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不仅把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应用于美国的宪政制度设计,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杰斐逊认为,要保障人民主权,防止暴政,仅仅在联邦政府层面实行三权分立是不够的,还需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纵向分权,层层分权。汉密尔顿的贡献在于强调司法独立。他主张法院和法官的独立,既不从属于议会,也不从属于政府,主张赋予司法机关更大的权力。 二、西方国家分权制衡的三种模式:1、美国模式,2、英国模式,3、法国模式
9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1、美国分权制衡模式:在美国,任何一种权力都可以找到制衡它的另一种权力,是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的国家。 (1)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分权制衡:国会法案只有总统签署后才能生效,总统对国会法案有否决权;国会也分享总统部分行政权。
美国国会的权力包括财政权、征兵权、立法权、拨款、设立邮局;美国总统的权力包括任命大使、任命内阁部长、统帅军队、特赦。 (2)总统与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总统有权任命法官,赦免罪犯,行政裁判权;法官一经任命终身任职,总统无法左右法院,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
(3)国会与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国会有权同意或不同意总统任命的法官,有权对法官进行弹劾,国会通过的法律一旦生效,除非违宪,法院必须执行;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一旦违宪,不再执行。
◇美国总统和国会两院在联邦立法过程中各自具有什么作用?
在联邦立法过程中,国会两院经过提出议案,委员会审议,全院辩论和表决,两院协商后等一系列程序后给总统签署,即成为法律,也可否决或搁置。首先,总统否决议案后,两院要以三分之二的多数才能否决无效。其次,总统可以通过咨政行使立法倡议权,事实上国会每年的立法工作,主要就是围绕总统的建议进行的。
◇美国的联邦法院可以对法律采取什么行动,这是一项什么权力?
美国的司法权在三权分立体制的权力最重,法官的地位最高。美国的联邦法院存在两个法院组织系统,每个州同事没有州法院和联邦法院,有些案件两种法院都可以受理,有些案件只能州法院才能受理,联邦法院的管辖权受联邦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联邦宪法赋予和由国会立法规定的联邦司法权力,被称为“立法性法院”具有立法权。
◇联邦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在美国联邦法院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权?
联邦地区法院在联邦司法系统的最低审级,联邦地区法院是初审管辖法院,但联邦地区法官审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这时他们也要应用有关州的法律。上诉法院又称联邦巡回法院,美国全国50州划分为11个司法巡回区,上诉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受理辖区内不服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最高法院是唯一由宪法直接规定设立的法院,也是联邦法院系统中的最高上诉法院。
2、英国分权制衡模式:
英国分权制衡模式的特点:行政与立法高度重合,分权不突出,制衡确实存在。
(1)议会与内阁间的相互制衡:1)内阁对议会负责;2)虽然立法权属于议会,但内阁可以通过议会授权分享部分立法权。3)议会主要是下院,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牵制:①质询,②辩论,③批准立法,④倒阁。
(2)议会主权与司法的相对独立:①律师可以竞选议员,但是一旦晋升为法官,不能再任议员。②所有的法官都由大法官和首相推荐,行政任命。法院可以对议会的立法作出解释。
英国议会的机构组成有:国王、上院、下院(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下院的权力逐步向政府转移表现在:政府控制决策;政府控制立法;政府控制财政立法;政府控制下院。
3、法国分权制衡模式:
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中分权制衡的不同特点:
(1)第三、第四共和国的权力失衡:第三、第四共和国的议会共和政体下,议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2)第五共和国的分权制衡:以总统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确认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前提下,提高了政府对议会的独立性。表现在:①严格限制议会对政府的倒阁动议。②取消可能导致对政府举行信任投票的质询。③限制议会权力,使议会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实行的是总统制。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都属于议会共和制。法兰西的第五共和国属于半总统半议会制。
法国第五共和国继承了第三、第四共和国政治体制的一般原则,如主权在民、代议政治、三权分立、人权法治等。 宪法委员会: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中比较重要的监督机构。
第五节 人权原则
一、人权与人权思想的提出 (系统阐述自然权利理论的学者是霍布斯、洛克。)
人权:人权主要表现为自然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法律权利。
◇自然权利的含义及内容:自然权利是指国家产生以前,人们依据自然法所享有的一系列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自然权利不是国家或政府赋予的,而是产生于政府产生以前,可以说是人生而有之的权力,是天赋的,不可转让的,不可剥夺的权力。近代人权的主要内容和来源是自然权利。 二、人权原则在主要西方国家的确立
1、英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大宪章》1215,宣告了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力。 《权利请愿书》1628。
《人身保护法》1679,人身保护令除了可向政府发出外,也可以向私人发出。 《权利法案》1689。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1)今后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迫人民承担或缴纳贡物,贷款、捐助赋税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