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Fe:56 Cu:64
Ⅰ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 用SO2漂白木耳制成银耳
B. 用漂白粉[Ca(ClO)2]稀溶液对餐具进行杀菌消毒 C. 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 D. 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硫有毒,少量摄入没什么危害,肝脏会自身解毒,但摄入多了,就容易引发中毒事件。A错误。 考点:化学与生活。
2. 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已知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Y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是SO2,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 干燥的气体Y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其水溶液具有漂泊作用的是HClO C. Z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D. 等物质的量的X与Y同时通入到湿润的有色布条上,有色布条褪色时间变短,漂泊效果增强 【答案】D 【解析】
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说明这三种气体能和碱
反应,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化石中含有S元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性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X是SO2;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且氯气有毒,所以Y是Cl2;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的氮氧化物是二氧化氮,则Z是NO2,
A.X是SO2,二氧化硫中硫为+4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正确;
B.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
C.Z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C正确;
D.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盐酸和硫酸没有漂白性,所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熟悉物质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次氯酸、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铁和铝与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
B. B
C. C
D. D
化学性质 铁常温下遇浓硫酸钝化 铁比铜金属性强 次氯酸盐溶液与CO2反应 HF与SiO2反应 实际应用 用铁桶装浓硫酸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漂白粉漂白织物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可使用铁质容器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故A正确; B.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是由于Fe的氧化性强,故B错误;
C.次氯酸盐溶液与CO2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可漂白织物,故C正确; D.SiO2可以与HF反应,所以可以用HF雕刻玻璃,故D正确; 故选B。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VIA族 C. 第三周期VIA族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故A正确; 故选A。
5.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B. 第二周期VA族 D. 第三周期VA族
3+
项目 A B C D A. A 【答案】A 【解析】
X Si Na NO NaClO Y SiO2 NaOH NO2 HClO Z H2SiO3 NaCl HNO3 Cl2 B. B C. C D. D
SiO2不能与水反应直接生成硅酸,故A不能实现转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生成金属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故B能实现转化;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浓HNO3与铜反应生成NO2,稀HNO3与铜反应生成NO,故C能实现转化;NaClO与碳酸反应生成HClO,HClO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O,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故D能实现转化。
6.如图,A处通入Cl2,关闭B阀时,C中的湿润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变化;打开B阀后,C中的湿润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是( )
A. 浓盐酸 C. 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B. 饱和NaCl溶液 D. NaOH溶液
干燥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打开B阀后,C中的湿润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关闭B阀时,C中的湿润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变化,说明通入到C中的物质不含氯气,则D中物质能够吸收氯气,浓盐酸、饱和氯化钠溶液、浓硫酸都不能吸收氯气,氢氧化钠能够与氯气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故选D。
7.[2016全国Ⅲ]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实验 配制稀硫酸 操作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A. A 【答案】D 【解析】
配制稀硫酸要酸入水,故A错误;为防止倒吸,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错误;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故C错误;CC14密度大于水,CC14萃取碘水中的I2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故D正确。
8.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9.硅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硅酸钠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 B. 水晶项链是硅酸盐制品 C.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D. 硅在地壳中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答案】A
B. B
C. C
D. D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